安次区调河头乡:广聚资源蓄强势 “有中生新”促腾飞
安次新闻网讯(特约记者庞博)思想解放天地宽。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怎样的发展思路。在安次区调河头乡,无论从齐头并进的项目发展中,还是从“个性张扬”的风筝、腊杆特色产业里,或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中,都贯穿着“有中生新”的辩证法,她基于乡情实际,融于务实举措,彰于发展成果。 立足新形势新要求,该乡党委书记黄运然阐释出此项辩证法的新内容:“调河头乡是特色产业区,是新兴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地带,还是腊杆产业基地和风筝之乡,全乡要大力实施‘1236’战略,也就是明确‘服务示范区,放飞美丽调河头’一个目标;强化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和抢争盯拼的机遇意识‘两大支撑’;打造示范区服务平台、京台高速物流平台、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三个平台’;抓好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农村综合稳定和治理体系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新时期农村土地建设、乡村两级班子建设‘六大建设’,全面实现调河头发展腾飞。”秉承此思路,调河头乡上下齐心,铿锵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果。2014年,全乡财政收入1316.5万元。 该乡根据土地现状和区位特点,对土地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了示范区商务圈、永定河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腊杆产业发展区、风筝产业发展区、京台高速发展区、绿色生态发展区六大发展板块,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引进建设工作,成立了14个重点项目推进指挥部,乡主要领导挂帅,强化龙头企业发展,扎实服务民企,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撑起了经济发展脊梁。 “实现全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经济是根本,是保障。有了经济基础,才可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并推陈出新,从而拉动全乡经济整体增长,让广大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调河头乡乡长张洪波说。 谈及调河头乡的特色,不得不提风筝和腊杆这两个“地域特色名片”。 与许多特色产业相比,异军突起的第什里风筝有着自己独到的个性和鲜明特征,尤其在倡导环保、传播文明的当今时代,无论是精工细作的手工风筝还是批量外销的产业化风筝,都受到人们青睐。该乡巧妙运用“有中生新”的辩证法,有效拓展了传统民间艺术在经济环境下传承与传播的市场空间,并借市场化的机会扩大规模、集聚资金,最终实现风筝艺术存续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由此探索出一条在生产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进步的传统文化发展新路。 2009年,第什里风筝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调河头乡被河北省命名为“风筝之乡”,成为继潍坊地区之后,全国第二大风筝生产加工基地。 第什里村的赵艳强是第什里风筝的第五代传人,走进他家,满眼尽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风筝,大大小小挂得满屋满墙都是,大的飞龙有20多米长,小的足以放到掌心。一张普通的白色方桌,一把纸刀,一罐糨糊,一个酒精灯和几支毛笔,就是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东西,赵艳强将自己揣摩制作的艺术风筝独树一帜。 该乡借传统风筝工艺魅力进一步发展扩大产业化风筝经营,同时用产业化效益促进传统工艺传承并发扬光大。如今,风筝产业形成了以第什里村为中心,辐射调河头村、中马庄村、南马庄村等十余个村街的产业布局,并扩展到调河头乡周边乡镇,实现了制架、印刷、裱糊、组装、包装一条龙生产,带动加工户700余户,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产风筝100万只,年产值3000余万元,注册了“华飞”风筝商标,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 离第什里风筝产业基地不远的南马庄及周边村街腊杆林共同形成了“万亩腊杆园”,这方百姓在小小的腊杆身上找到了致富路。 南马庄村一户腊杆生产户加工场地上,收采回来的腊杆一垛垛整齐堆放着,工人们正将熏煮后的腊杆“趁热”去皮并揻直。 “可别小瞧这腊杆,它枝体细长,韧性强,弹性大,全身都是宝。主杆一般用做武术杆和各种工具的把柄,杆头可供旋活加工,枝杈剪成插穗能用于繁殖,树皮还能做药材。”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凯说。 据悉,腊杆具有抗干旱、抗盐碱、耐瘠薄、投入少、易种植、好管理等优点,适宜沙荒地种植,而且腊杆能起到较好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作用。调河头乡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分析土质基础上,大力发展腊杆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区域品牌。目前,全乡腊杆种植和加工已形成规模,以南马庄村为中心延伸发展并逐步壮大,辐射到周边十几个村街,面积发展到1.7万亩,其中产杆面积1万亩,年产成品杆600余万棵。全乡有腊杆经纪人队伍300余人,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并远销到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调河头乡成为北方最大的腊杆生产基地之一,享有“河北省腊杆之乡”的美誉。 “调河头乡种植腊杆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之前都是粗加工,近期,我们通过去河南考察,正在探索腊杆深加工发展道路,提高腊杆的附加值,现在已经自主设计制成了腊杆座椅,走,进院里看看去。”李永凯说着,引领记者走进院内。 只见院里摆放着两把纯手工制作的腊杆座椅,原色原料,简便又耐用。旁边的地上摆放着老师傅们自主设计的腊杆椅定型器,一根根腊杆按设计的形状固定在上面。李永凯说:“腊杆韧性很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定型,咱试试……”说着,他把固定了一会儿的腊杆从定型器上“解绑”,腊杆一下便又直了,“为了做成腊杆座椅,村里的老师傅们日夜研究,不知实验了多少次才制作成功,这椅子里有他们的心血啊。相信在乡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腊杆品质会越来越好,深加工的技术一定会成熟起来,形成一项新的产业,进一步为百姓造福。” 调河头百姓的福祉来源于特色产业,也来源于全面推进的民生提升工程。 朱官屯村的低保户李广来看着自家崭新的3间新房激动不已,“以前的老房子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在里面住着天天都不踏实。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乡里为我家翻建了新房,今年就能在新房里过春节了,心里这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该乡如李广来一样感受到同样幸福的还有29户。 该乡全面加强弱势群体帮扶力度,针对困难群众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原址翻建16户,修缮加固14户;申请大病医疗救助79人,发放救助资金207356元;为58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申请了每月50元生活补助,为7名重度残疾人申请了阳光家园计划,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新申请批复低保户32户50人,切实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与此同时,硬化青杨树、朱官屯等6个村街水泥路面5公里;对12公里乡村公路进行了整修;筹资160万元,完成廊泊线至张村段3公里的道路改造工程,解决了沿线3000余名群众出行难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逐年提升,参保率达95%以上。大力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调河头村、青杨树村、黄堤村、朱官屯村、祁坨村、冯村被列为省级农提村,村街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50万元,改造调河头小学整体环境,铺设塑胶操场,该小学成为全区唯一拥有塑胶操场的农村小学,同时广大政协委员捐资11万元,成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困难学生、教师帮扶、学校条件改善等。积极推进乡卫生院改造工程,打造高标准卫生院。启动村街大喇叭工程,全面建设文化广场,组织文娱活动,促进文化建设百花齐放……一项项民生工程高效推进,一股股暖流涌入群众心田,汇聚成推动调河头乡发展腾飞的强大合力。 庞博 |
关键词:发展 产业 风筝 建设 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