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14/05/22/013409811.shtml
http://lf.hebei.com.cn/system/2014/03/11/013259628.shtml

廊坊师范学院:让学生尝到教改的甜头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王泽明 2014-07-28 18:28: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编者的话:

  对廊坊师范学院,很多廊坊人有着浓浓的情愫,缘于其60年师范教育办学积淀形成的“为人、为学、为师”文化精神,缘于其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入之深。一组数字可见一斑:我市6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中70%以上来自这所学校。也就是说,在廊坊进行基础教育学习的莘莘学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所学校的影响。

  在升本后的十几年里,廊坊师范学院像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占地2000亩、在校生2万人、教职工2000人、2个校区办学,14个二级学院、51个本科专业、60个专科专业,当年的“小师范”在迅速长大,教育教学、校园建设、师资管理等方面早已不再满足于全国、全省师范教育中“跟跑”“并跑”的状态,在某些领域已经向“领跑”发起了冲击。

  2006年、2010年,本报曾两度推出“廊坊师院现象”“再探廊坊师院现象”系列报道,今年正值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记者再次走进廊坊师院,感受这里持续创造的精彩,体察这里填写的阶段考卷,“育人路,赶考行”——廊坊师范学院“欣象”扫描,今天与您见面。

  “你的试讲非常精彩,欢迎加入到我们的团队,期待与你的合作。”接到全国一知名教育机构负责人的电话,廊坊师范学院生物系2011级山东籍学生潘静高兴地跳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应聘兼职,没想到这么顺利。”在潘静看来,她应聘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学校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让她能够提前预知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学会解决办法。

  潘静谈到的教学改革,正是廊坊师范学院在全国师范类学校中“尝鲜”推动的“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

  廊坊师范学院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的主要参与者、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白世国介绍,进行教育改革,最终目标是使学校培养出力求与社会“无缝接轨”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尤为重要。

  “4+3”新模式:对传统教育课程的守望与伸张

  传统的教育类课程包含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俗称“老三门”,该类课程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兼顾教育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巩固从教思想三大任务,是教育性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决定性因素。

  “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化,教育类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白世国介绍,2010年,经过三轮次对中小学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学校得出结论——教育类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结构失衡、陈旧冗长、学做分离、功能低效。经多方研究,学校出台并启动了《廊坊师范学院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方案》。

  在理论课上,对现有课程体系作合理化调整,为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老三门”瘦身,剔除三者之间互相重复、冗余的内容,让每门课程各负其责,而又成为相互协作的有机整体。

  新组建“教育理论拓展”课程,这门新课程将“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法规”“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教育技术”等前沿选修课题打包成一个大必修课,课时是“老三门”的2倍。

  在实践课上,突破“小实习”与“学后练”模式,构建观摩见习、实验练习、定岗实习“三习递进”体系,从一年级就开始跟进实践,直到四年级历时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结束。

  “4+3”新课程均为必修课,其中,上课744学时,占到了总学时的25%。

  “双导师制”:让学生在“学练并举”中尝到甜头

  “双导师制”是廊坊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中的亮点。

  所谓“双导师制”,即学校聘请当地中小学骨干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践和见习、实习工作。每20至25名学生配备一名中小学导师,每月集中活动一次,学生自由活动若干次,四年期间不间断。

  “过去基础性学科开在大一、大二,学生的教育实习集中在大四,教育理论的教学到实践出现了断档。”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淑敏说,“双导师制”有效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师生四年关系固定、感悟并进,使教学达到实际、实用、实效。

  有着22年一线教学经历的孙英姿,是廊坊市第二中学的生物教研组长,2010年,她被廊坊师范学院正式聘为校外导师。

  “我每月至少组织学生集中活动一次,为了更贴近实践,我经常分批带领我的学生给中学生批改作业、试卷,在学校召开家长会时,也会让学生旁听。”孙英姿老师说,师院把中小学导师课程列为了3学分的必修课,又因为贴近实践,学生们很喜欢。

  “我们是师范生,走出校园后,很多人会走上中小学教师的岗位,中小学导师基层教学经验丰富,她们的执教方法、处世哲学就是一面很好的对照镜子,让我们在‘学练并举’中看到真自己。”潘静说。

  为了保证校外导师到位,2009年,学校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包括260名校内外教师组成的导师库。

  目前,师院师范类全部学生都参加了教师教育改革和合作教学小组,“一名学生成长,两名导师抚育”的格局已正式形成。

  “首岗胜任”:毕业即上岗的理想走进现实

  培养“专业形成”并“首岗胜任”的学生,是廊坊师院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学校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中心集控中心可以看到,30间学科训练室每间黑板、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的设备齐全。

  如今这些“小一号”的教室成了师院学生的“新宠”。每间学科训练室的实验平台使用日志上,都记得满满当当。信手拈来一页:“6月19日,化学教育1班,8人,使用电脑和屏幕,进行了小组学科模拟训练。”

  “这里可火爆了,使用需要预约。”正在执勤的学生干部骄傲地说,“我们学校可是国内第一个建立师范类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实验平台的,在这里,口语表达、板书书写、新媒体使用、课堂气氛调动,都接近实战,同学们都很认可。”

  学生讲课能力的提高通过全国竞赛的获奖数量得到了证明。2011—2013年,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派出物理和生物两个专业共30名同学全部获奖。特别是在“首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按规定派出3名学生,英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全国仅21个)。

  学校为自身的教师教育改革总结了七个“对接”——高校与社会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知识与能力对接、指导与学习对接、教学与研究对接、培养与应用对接、上学与就业对接。

  如今,综合改革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循环。经过改革锻炼的廊坊师院学生,已经初步达到了教师形成阶段的水平,可以毕业即上岗。2009级参与这项制度试点的3名学生,在参加省内知名中学衡水中学的教师招聘中,全部被录用,即是很好例证!

关键词:廊坊师范学院,教改

责任编辑:赵文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