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家医院向产妇强售待产包被指借机牟利
西红门镇一处院内,挂着待产包生产厂家的牌子。院内留守人员否认生产待产包。 在双利华茂一间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订单显示,多家医院在此订购婴儿套装。 部分医院销售情况。 待产包,几乎是每位待产产妇在医院的“必购”用品。其背后,却存在着诸多疑问。 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其中9家医院均明确表示,产妇必须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为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是多家医院强推待产包的原因。 但一些入院待产的产妇却对此并不认同,除了认为150元到700元的价格偏高外,包里很多用不着的物品也让他们觉得“白花钱”。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医院购进待产包不从医院走账,有些医院和采购方还被指以虚开票据的方式,获取提成。而部分医院提供的待产包厂商,其厂址留守人员却否认生产。而对于待产包的监管,目前也属于“真空地带”。 在北京妇产医院生了两胎的吴女士,每次都要在购买医院的待产包时花一笔钱。 2012年6月,初当妈妈的吴女士住进北京妇产医院待产,准备的衣服和用品,均被拒绝带入产房。“我把宝宝服用开水煮了都不行”,吴女士说,护士告诉她待产用品得经过消毒,最后只得在医院购买了待产包。 去年,吴女士在北京妇产医院生二胎,办入院手续时,仍被告知要去购买待产包。待产包的“内容”和一年前一样,包括2套婴儿服装、裹单和大人护垫等用品,总共花费292元。 “我拿上次包里没穿过的小衣服都不行,只要住院就得重新买一套。”吴女士感到疑惑。 自备待产包拒入产房 记者探访10家医院,9家“强卖”待产包,部分待产包“不见真面目”,所含物品并非必需 拒绝产妇自备待产包进产房的,不止北京妇产医院,在记者探访的北京妇产医院、复兴医院、北医三院等10家医院,9家存在要求孕妇必须在医院购买待产包,仅产房里备有公用婴儿服的协和医院表示可自愿购买,但产妇自备的衣物仍然不能进产房。 “必须得买,不买不行”,北大人民医院、复兴医院等多家医院称,即便孕妇自带的待产包密封或经过消毒,也不能进入产房。北京妇产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就此解释,医院是一种特殊环境,因新生儿免疫力低,防止交叉感染,才会使用医院提供经过消毒的无菌待产包。 有的产妇在花了钱之后,也不知道待产包是什么样。王女士今年3月在朝阳区一家医院生产后,从产房抱出的宝宝,身上已经穿好医院待产包里的小衣服。之前花722元购买的待产包,一直没有见到过。 与该医院相似,多家医院都是在产妇入院时要求其购买待产包,临盆前才拆包,产后为孩子穿好宝宝服,将孩子抱出。 “孕妇生完孩子从产房出来后,如果待产包里的东西没用上,只要不拆包装可以退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赵女士表示,产妇生产完回到病房后,会有专人到病房收取待产包的钱。其他受访医院则未明确待产包是否可以退货。 而待产包里面的物品,也不一定全能用得上。北京市妇产医院产妇吴女士说,她生头胎时装着宝宝服、小帽子、睡袋的待产包,至今没有拆封,“用不上,孩子长得快,而且我生产前也准备了好多。”最后,这套多出来的待产包只能压箱底,“也没法送人,因为各医院都卖,产妇都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北京市君永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福海认为,医院强制销售待产包属强迫交易,医院若出于消毒卫生的考虑,完全可以提供消毒设备,而非指定某一种产品要求购买。 各医院待产包差异大 价格、“内容”各不相同,经销商称待产包所含物品多个厂家提供,由医院组合后出售 记者探访北京10家有产科的医院,并购买了多家医院的部分待产包,发现各家医院待产包内所含用品不同,价格从150元至700元不等,有的医院,顺产和剖腹产使用的待产包,价格也不一样。 北京市博远妇婴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博远公司)是多家医院待产包中婴儿服的生产商,该公司宣传册显示,公司于1998年开厂至今,一名负责人介绍,全北京70%的医院,待产包中的婴儿服由其公司供货。 该公司负责人提供的婴儿用品价目表显示,如果按给医院的批发价全部配齐,待产包内的一套用品只需102元。 从博远公司进货的北京世纪坛医院,其待产包150元售价在所有受访医院中最低,即使如此,也比批发价高出47%。 除了价格差异,受访医院的待产包,“内容”也各不相同。 博远公司的负责人说,待产包内除了婴儿服,还会有尿垫、吸奶器、护肤霜等,这些物品并非一家厂家提供,医院会根据需求购进不同的厂家的产品后,组合在一起提供给产妇。 多家医院解释称,各医院产房的设施配备和产妇需求不一样,所以待产包里的东西也不一样。 待产包被指“牟利” 多家医院待产包由医院商品部销售,不通过医院走账;厂商曝医院虚开发票,收回扣拿差价 产妇王女士生完孩子,回到家才注意到,她所在医院开出的待产包票据是一张手写发票,盖章为“北京康健乐友商品部”,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记者在探访过程中也发现,多家医院产房直接给产妇使用的待产包,结账时的发票并非由医院开具。如北京妇产医院开具的票据印章是“北京妇婴服务公司”,与北京妇产医院内的商品部名称吻合。 据该商品部的收费人员称,这是为方便产妇在商品部自行购买待产包。 “医药公司从厂商这拿货,价格会压得很低,货送到了还会押款,这样才能给产品进入医院留足谈价的空间。”一家生产妇婴卫生用品的公司负责人透露,医院待产包大多从医药公司或医院商品部走账,成为灰色地带。 “医院待产包都从医院的小卖部、药房或者三产公司(由医院成立的经营实体)走账。”博远公司负责人称,公司业务员先跟医院产科主任和护士长联系,决定使用产品后,医院会告诉业务员怎么走账。 “医院销售待产包都会有加价,比如本身谈的价钱是120多,开票开的是200多。”这位负责人坦言,产品进医院,都会通过产科的医护人员来完成。 另一家待产包生产厂家人士证实,经销商先跟医院谈,谈妥数量后,厂家根据医院的档次选择销售何种产品,并从中拿差价。“比如一个待产包大概400-500块钱,进价200块是能下来的,医院销售会扣除一部分钱,大概七八折。”该人士说,假如在医院卖待产包,中间利润大概在销售价的10%左右。 记者探访的一家医院小卖部营业员也称,护士一般会建议产妇家属到小卖部买待产包,从中拿提成。 多家医院则否认医护人员从中抽取提成的说法。“医护人员不能跟生产商直接接触。”北京妇产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称,待产包由医院服务部采购和定价,但具体如何定价、厂家是否给医院服务部虚开价格,并不清楚。 律师杜福海表示,医院出售产品,再由外包或三产公司开具发票,属于关联交易,规避国家关于医疗改革的政策。此外有待产包生产公司负责人怀疑,由医药公司开发票,如果待产包出现问题,将很难追究医院责任。 “神秘”的生产厂家 厂址留守人员否认生产待产包,登门“进货”被拒;医院多科室、部门均称不知进货渠道 那么,生产待产包的厂家又是什么情况,产品能否令人放心? 记者从协和医院购买价格350元的“百洁卫士”牌待产包,生产厂家为双利华茂工贸有限公司(简称双利华茂),该厂家的待产包同时也在北大人民医院销售,通过经销商华润医药公司进货。 在待产包的包装上,双利华茂地址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通过北京市食药监局查询,该企业还注册有西城区、大兴区其他地址,不同地址生产经营的产品也不一样。而该公司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状态是注销。 杜福海认为,如果医疗器械许可证过期,但批号印在同企业非医疗器械的产品包装上,属于虚假宣传。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西红门镇同华北大街东二条的双利华茂厂址,大院两扇红色铁门紧紧关闭,敲门无人应答。记者透过门缝向内望,院内一名中年女士正在扫地,据她称,此地并非工厂,只有住户。 约10分钟后,一辆银色面包车驶入胡同,在院门前停下,面包车前放着医院配送的牌子。“刚有记者来,你看走了吗”,门内女子对司机说,在确定周围无人后,她才将门打开,面包车驶入院子。 记者走入院内看到,一栋二层小楼靠近大门处的墙上挂着“北京双利华茂工贸有限公司”的牌子,楼上一间房内空无一人,但桌子上堆满简易便盆。 “我们不是这个公司的,没人生产小孩用品,就是挂了个牌子”,记者再次向中年妇女求证,对方边“解释”边搬运着面包车的纸箱,并称箱内装的是其他地方生产的简易便盆。 但附近的多位居民表示,这个院内平时生产婴儿衣物,面包车每天进出多次运送货品。 而在楼内一间办公室里,一张订单被吸铁石固定在靠近门的白板上,上面列举了北大医院、协和医院等12家医疗机构的名字,订单上的产品包括婴儿套装、多头腹带等。 除双利华茂外,另一家待产包公司同样“神秘”。 同仁医院提供的“鑫馨”牌待产包,生产商为北京舒尔雅妇婴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包装及对外宣传的生产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长店村村西。 4月8日,记者前往该公址但并未找到这家公司。拨打电话后,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拒绝外人到厂里看样品,告知哪家医院后,业务员会送样品过去。 “价钱由医药公司来制定,我们把需求提供给医药公司,他们再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赵女士说,作为使用科室,自己并不清楚价钱和产品的进货渠道。该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称,医疗用品、器械引进一般会通过供应科。但随后供应科工作人员否认引进过待产包,也没有听说过华润医药公司。 记者联系到华润医药公司代表曹娜,对方称引进双利华茂产的“百洁卫士”牌待产包,对企业资质、产品批号合格证都有审查,并随时查询合格证的更新情况。但对双利华茂留守人员否认生产的情况未予答复。 谁来监管待产包? 卫生部门称无明确规定禁止自带待产包,药监部门不清楚待产包属性;待产包监管成为“空白地带” 有的医院允许产妇自备待产包进产房,多数医院则不然,待产包究竟有无统一标准?在咨询多个相关部门,记者未能得到答案。 “从法律法规来说,没有明确规定产妇不能自带待产包进产房。”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每家医院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对业务把握都不一样等,部分医院可以规定不允许自带待产包进产房。12320卫生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同时证实,卫生局的许可范围里,并没有待产包一项。 卫生局负责人进一步说明,医院卖什么医疗用品,必须依法申请,不过医院小卖部或医院三产是可以销售待产包的,“它们具有独立法人,产品出现问题,它们负全责”。 对于医院和商品部强制销售待产包涉嫌垄断问题,该负责人称,如果销售待产包的不是医院,而是医院小卖部,属于市场经营行为,由工商和物价等部门负责,消费者有异议可向主管部门反映,或通过诉讼解决。 各医院所售待产包价格不一,北京市物价局价格处工作人员回复,目前关于医院的待产包还没有明确价格规定。如对医院待产包价格有异议,可致电12345政府热线投诉。 就找不到待产包生产厂家的情况,北京市工商部门一名人员表示,会查处在产品上标示虚假地址的厂家。他同时介绍,称按照经营项目,以销售为主体的商贸公司,不具备生产资质,若生产属于违规。 大兴区食品药品监督局药械监管科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双利华茂在该区的工厂生产的待产包是否属于医疗器械,将了解具体情况后回复。但截至昨晚截稿时,记者未得到回复。 A10—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李禹潼刘珍妮刘保奇实习生何永霞 A10—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杨杰李禹潼 |
关键词:北京,医院,待产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