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安次区农民把玉米皮变废为宝销往国外
长城网廊坊11月30日电(刘振山 张欢 王立侠)您能相信吗?玉米皮、小柳条不仅可以制作成装点居室的精美干花,而且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让人闻之新奇,见之惊喜。11月28日,记者走近廊坊市安次区落垡村蔡秋杰的小加工厂,亲眼目睹了这些“废物”变“花朵”的神奇过程。 安次区落垡镇落垡村是一个世代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这里地处平原,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而村民蔡秋杰正是依靠玉米皮,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环保为先 原材料源于大自然 走进蔡秋杰的干花加工厂,满院五颜六色的玉米皮顿时让记者眼花缭乱起来。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记者发现原来这个小加工厂就是蔡秋杰的家。七八间正房当中,除了蔡秋杰两口子的卧室和客厅外,其余的房间全都是库房和生产车间,而宽敞的院子则是最好的晾晒场。 “我本来是做熟食生意的,2007年通过一位亲戚接触到干花工艺,当时也觉得很新鲜,用玉米皮做成干花,岂不是变废为宝?在农村,玉米皮可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蔡秋杰这样想着,就打算尝试一下。 走进蔡老板的生产车间,记者看见工人们正在处理刚收集来的一堆玉米皮。他们先把玉米皮分类、洗净,然后把经过漂白的玉米皮放进一个大染锅里高温染色,再经过晾晒后,这些玉米皮就化为五颜六色的原材料。原材料再经过造型,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干花工艺品,好像变魔术一样。让记者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记者随手拿起一枝成品花束,发现整个干花工艺品全都是用天然材料制作而成:花枝是平时随处可见的柳条经过定型、染色而来,花朵和花苞则是玉米皮加工而成,就连花芯都是蔡老板从外地收购来的松果。蔡老板介绍,工厂开办6年来,已拥有干花、仿真花近百个品种,可年产干花240余万枝,产品远销到浙江义乌,再出口到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产品升级 创新才能有发展 如果说鲜花代表了瞬间的美好,那么干花则象征着永恒的情感。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创意生活的不断追求,造型独特、工艺讲究的干花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蔡老板的成品展示区,记者看见五颜六色的成品干花被摆放在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瓶里,形态逼真,神色各异。 看着这些战利品,蔡秋杰说创业之初,他对干花工艺可不像现在这么熟悉,经常为了赶进度加班到深夜。还好工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质量好讲诚信,蔡秋杰的产品得到了收购商家的认可,口碑好了,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是最新的花型,我先做个样本,然后再叫工人们仿照着做。”在车间里,蔡老板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仔细地扎着样本花。 如今,蔡老板的干花生意越做越好,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花的款式从最初的几种到现在的近百种,都是他潜心研究出来的。“现在活儿少的时候,我还是会从电脑上或者书本上多学习学习,要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除了制作固有的花色品种,蔡秋杰还可根据客户要求的款式和颜色进行定制服务。 带动就业 生活因它而改善 现如今,与真花相比,干花凭借不用浇水且经久耐用的优点,成为装点家居的新宠儿。 在车间里,记者还看到很多半成品的花朵和花苞成束地整齐堆放在袋子里。“这些都是附近村民做的,染好色的原材料就可以分发给大家了,老人们平时在家里闲来无事,就干干这种手工活儿,不累,还能为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如今,蔡秋杰的仿真干花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也给周边村镇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以前在家没事干,就看看孩子,现在在家弄弄花,我觉着挺充实的,不耽误连看孩子做饭,一个月还能有千八百块钱的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由于干花制作大多需要手工加工,而且劳动强度不大,蔡秋杰雇佣的工人大多是的当地农民。同时,也有不少农户给他做定点加工。“主要是后期加工,计件算钱,一个月能增加上千块钱的收入。”目前,蔡老板的工厂里有几十名工人,加上做代加工的人员,要有几百人,这些人的生活,都因为这一片片玉米皮和一根根柳树条得到了改善。 蔡秋杰向记者展示成品干花 张欢 摄
工人正在扎花。张欢 摄
|
关键词:玉米,廊坊,变废为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