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建两条地下排水深隧 排水廊深度达40米
今后,东西两条位于地下40米深的排水廊,将“吞”下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洪水。记者昨日(5月25日)从多个方面证实,北京已经着手准备在城市东、西两侧,各开挖一条从地铁线下方纵穿的深隧道,用于保证暴雨或洪水来袭时的城市安全。 排水廊深度达40米 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城的防洪排涝布局将会成为“两纵四横、一环双网、多点两廊”的效果,除去永定河、北运河这“两纵”之外,其中的“两廊”就是两条深藏于地下30米至40米的排水廊道。 这两条排水廊或将分别以清河、南旱河为起点,由北向南,连接起周围的沟、河、渠。这两条廊道总长约100公里,蓄滞能力可达800万立方米。西部排蓄廊道起自南旱河、西郊砂石坑,终至永定河,连通西蓄工程、凉水河支流与永定河;东部蓄滞廊道起自清河,终至凉水河,连通坝河、亮马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等河道及朝阳公园等湖泊绿地。接近城区时,西侧的在西三环和西四环之间,和其他排水设施组成了阶梯型。东侧位置也在东三环、四环附近,更接近正南正北方向,连接起“东排”的主要管网和河道。 “防洪排涝体系在完善和加强现有的排涝系统之后,还将从源头增加径流控制系统。”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说,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首先降到透水铺装地面上,渗入地下后可以直接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雨水就留存在下凹绿地上,以及一部分蓄涝区内。 如果雨水将落在硬化地面上,降落在了立交桥内,就会经过泵站留存在调蓄水池中。当调蓄水池的水接近满溢,将通过排水管网直接进入深层排水调蓄廊道。在示意图上,这些廊道和地铁隧道差不多甚至更大。设计师说,目前正在考虑直径10米的方案,高度将超过3层楼。 排水效果先经系统验算 预计到了汛期中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相关负责人会将这两条深隧的具体方案,放入一套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模型中测算。这个和北京三维立体图长得一模一样的模型系统,会计算出2011年“6·23”、2012年“7·21”暴雨时,北京若是启用这两条深隧是否还会产生积水的实景情况。 “如果数据显示情况良好,那么推进这个项目时就有了理论支撑。”该位相关负责人说。从2011年“6·23”那场大雨开始,市规划委就已经开始研究在北京布局地下排水管道的可能性。 “7·21”之后,排水规划专家集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这次专访中,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一种体量庞大的地下排水管道已经开始选址,“由于旧城内地面建筑物太多,有可能先在新城做个试点。” 清淤问题需首先破解 “影响行洪排涝效果的,通常情况下是淤泥;这两条深隧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清淤。”在近期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会议上,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周玉文说,工程师们正在琢磨通过工程方式,让雨水“打着旋儿”地流到深隧中,并用离心力将其中的砂石、固体垃圾甩掉。“但如果要做这个项目,提前考虑清淤,又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北京的内涝现象,早在2011年就引起了欧盟的注意。当年,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英国艾克斯特大学(音),联合就北京城市洪涝灾害耐受度申请了欧盟第七框架经费,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是欧盟投资最多的全球性科技开发计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官方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周玉文是这个专题中北京案例的项目负责人。 清淤的难度一是在于深,二是在于脏。“现当代国内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复制的案例来,甚至连类似的都少。”水利系统内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在水利系统,这种工程应该属于暗渠,相当于暗河,一般只有在河道交叉口才会偶尔出现。南水北调工程中也采用了一部分暗渠,但由于供水管道中的垃圾淤泥远远少于排水管道,因此清淤问题要相对小很多。 |
关键词:北京,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