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董村管区从小处着手推动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做好实事百姓点赞 ——文安县董村管区从小处着手推动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本报通讯员董芳任大伟王猛 去文安县董村管区之前,只知道那是县城南不远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地理位置都不怎么突出。进了董村才发现,这里虽然平凡,却于平凡中透着一股干劲。一条条畅通的道路,一座座整洁的村庄,一张张温暖人心的笑脸,董村管区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不断推动着民生事业的发展,在不声不响中将实事好事做到了百姓心坎里。 普惠民生,群众路线践行在百姓心田 大董村村北的汇益农业种植合作社内,第二茬蜜童无籽西瓜即将收获。负责人老郝介绍:“我们的西瓜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由于口感好质量佳,第一茬已经卖了50多万元!”说起自己种的西瓜,老郝显得格外得意。 该合作社为北京农科院种植培训基地,由农科院专家教授亲临指导,主要种植无籽西瓜,吸收了全村70多户村民共同参与种植。打掉废旧塑料产业的董村管区并没有放弃致富的决心,在管区领导的带领下,广大群众重新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为帮助废旧塑料业户尽快转型,管区积极帮助业户申请小额贷款,协调项目用地,如今100多亩的西瓜大棚建起来了,每棚西瓜可收获3000多公斤,160多个大棚预计年产出近50万公斤。“种大棚一年也能挣不少钱,主要是不污染环境,比搞废旧塑料一点不差。”正在地里摘瓜的转型户王同乐笑着说。 为群众建起了大棚还不算,考虑到西瓜的运输问题,管区又在大董村投资60万元,修建了3条共900米长的水泥路。西瓜大棚股东之一王百军说:“如果是以前的泥坑路,我们绝不敢投资种西瓜,这西瓜还没出村就会被颠簸裂了。现在好了,有了水泥路,西瓜想运到哪儿就能运到哪儿。” 路修好了还不够,村街其他建设也得跟上。离大董村不远的曹庄,以往村里只有一眼井,吃水浇地都靠它,由于缺少管道、电缆等设备,村里500多亩地浇不上水,眼看着庄稼干渴,村民们却无可奈何。得知村里这种情况,董村管区第一时间帮助村里新打了机井,增设1500米管道,并更换了10个出水口,彻底解决了村里的浇地问题。“浇地再也不用愁了,不下雨也不会影响庄稼收成,政府真给咱村里解决了大问题!”该村村民刘福印说。 夯实基础,“五个一”精品工程助推村街科学发展 在西大有村南,工人们正在进行场地硬化,作为精品景观的西大有景观园正在建设中。该园建设已投入15万元,正在进行场地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果木成林、鲜花遍地,上有树、中有亭、下有水的秀丽小园将会出现在西大有村。就像该村村支书王宝齐说的,“一个好的环境改变的不仅是生态,还有村民的精神状态。” 村街品位的提升要靠景观设计,地区经济的发展却必须有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作为五项精品工程之一的文安县五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医用器械生产项目,总投资1300万,占地15亩,主要生产医用抽血管配件。目前,1700平米的办公楼和2000平米的钢结构无菌生产车间已经竣工,待设备安装后即可生产投运。该项目的投产将解决当地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同样作为精品工程之一的贾各庄精品村,目前已经完成村街硬化、绿化和亮化,为了长效维护村街环境,管区专门为该村配备了2名保洁员和1辆清运车,并建立了户收集、村集中、县乡转运的垃圾处理机制。长效卫生机制同样适用于精品街道和精品线路的维护,管区累计投入75万元将政府前街打造成精品街道,修建排水管500米,设置垃圾箱10个,植树69株,安装路灯8盏,政府前街面貌焕然一新。在兴祖线董村路段上,管区工作人员多次集中清除道路两侧杂物,规范牌匾,清理沟渠,并将日常的线路清扫工作交由2名专职的保洁员,科学的保洁机制让董村管区的精品线路日日常新。 改善办学条件,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孩子铺就成才路 正值暑期,大董村中心校里一片安静,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和新安装的体育设施,不难想象孩子们上学时的欢乐。以前的学校可不像现在这样完善,由于经济基础差,该管区多所学校破旧不堪,有的教室甚至成了“危房”,门窗破损,墙体开裂,刮风下雨都不能抵挡。对孩子们来说,上学成了一件“危险”的事。 面对这样的局面,董村管区多方动员筹资,并借助项目校建设的有利时机,新建小学两所,扩建一所,危改一所。目前,高村小学、四合小学和大董村中心校均已经投入使用。总投资920万元的大有中心校也已建设完成。 为老百姓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只为让群众受益。“我们将继续以精品工程和惠民小事为契机,不断提升村街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成就民生事业,造福一方百姓。”董村管区工委书记、主任张海星说。
|
关键词:文安,小区,民主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