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综述
旧村蝶变换新颜 ——文安县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综述
省委副书记赵勇考察文安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
朱何村新貌
幸福村民舞起来
北德归村街道 本报记者刘元琨 午后的阳光透过错落有致的树木、整齐的街道笔直宽敞、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回家的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文安县围绕“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总体要求,按照“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建设思路,坚持沿线、环城、组团等重点区域突破,精品示范引领,全面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重点实施“五大工程”,着力办好15件实事,农村面貌改造呈现良好局面。 -加强党政领导,明确部门责任 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文安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指挥部,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并抽调相关部门和乡镇人员15人组成提升办集中办公。 建立了各级党政领导联系点制度。县领导分包乡镇并联系重点村街,乡镇干部包村街,农村干部包片区。落实职能部门责任,对每项工作明确了相关单位责任,完成时限和方法措施,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逐单位落实任务。 落实社会帮扶责任。对今年31个省级重点村,在争取省、市7个部门进行帮扶的基础上,抽调县直24个部门实行定点帮扶,为帮建工作出钱、出力、出技术、出智慧。目前,帮扶资金计划落实3410万元。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解决“有钱办事”问题 文安县探索并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辅助,集体和农户筹措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自2011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1.67亿元,用于购置环卫设施或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补贴。逐步实行车辆运行费用,每年每车补贴1.75万元;保洁员工资每人每年5000元;垃圾清运费按每户每年36元核定进行财政补贴,为垃圾处理提供了基本经费保障。同时,各乡镇(农场、管区)设立专项保障资金,各村根据经济状况设立日常保洁资金,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在村街道路、公厕、垃圾池、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一事一议”形式筹资,或引导农户缴纳保洁费。同时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动员企业大户捐资投入。据统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以来,社会投入2.3亿元,集体和农户自筹5200万元。 -突出示范引领,有序推进精品示范建设 文安县依托园区项目、城镇化建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七个平台载体,确定了共57.1公里的三条精品线路。 目前,共投资1700多万元,沿线绿化2100亩,沿线重点村街共投入1195万元,墙体改造3500平方米,改厕313户,铺设下水管道11606米,硬化道路31681平方米。 新村、南町、李各庄3个市级精品村已完成投资630万元,铺设供水管道34200平方米,安装水表2223块;硬化道路48488平方米,改造10千伏线路1公里,低压线路2公里;安装路灯、线杆112个;共清理各类积存垃圾11000方;完成改厕794座;民居节能改造,完成全坡屋顶改造127户,墙体改造4125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22906米;绘制文化墙3540平方米,建文化广场5275平方米,村民中心729平方米。 -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规范化 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文安县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建立队伍保障机制,解决“有人干事”问题。县城管局承担农村垃圾处理的管理职能,具体负责乡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转运并进行集中处理等工作。各乡镇成立了不少于3人组成的环卫所,并建立了环卫队伍或保洁公司,具体负责镇区公共场所保洁和所辖村街的垃圾清运工作。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向乡镇(农场、管区)延伸,各乡镇(农场、管区)累计配备执法人员401人。各村街成立环卫站,按照每百户一名的要求,配备保洁员1406名,具体负责对村街道路、公共场所的清扫,并负责将农户的袋装垃圾或桶装垃圾一并清运到垃圾存放点。各农户以袋装或桶装形式定时放到门前或指定地点。基本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环卫组织体系和环卫队伍。 建立设施保障机制,解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难”问题。按照县建有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清扫车,村村建有垃圾填埋坑和垃圾池、垃圾箱等要求,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该县建有垃圾填埋场1座,污水处理厂3座,并计划投入1亿元资金启动建设2座垃圾处理场,已建6座站厕一体式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今年又投入1260万元新建29座站厕一体式垃圾中转站,目前已有28座中转站开工建设。县财政按照每万人配备2辆清运车的标准,为乡镇统一购置了76辆清运车,为沿线重点乡镇配备洒水车、清扫车26辆。村街新购置屋式垃圾箱180个,保洁车680辆。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解决“有章理事”问题。文安县相继出台了《文安县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清洁城乡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相关标准》、《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村庄环境治理长效管理办法》、《“门前十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管理办法,明确了保洁人员工作标准和设施管理要求,使环境整治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民约中既规定了村民治理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又对破坏和保护环境的行为制定出具体的奖惩措施。目前,全县部分村街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村规民约,群众爱护环境、革除陋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城乡环境面貌日趋改善。 建立监管保障机制,解决“有人管事”问题。制定了乡村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及保洁人员检查评比和奖惩制度。村委会采取村干部分包街道等办法对保洁人员履行责任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同时监督农户遵守卫生公约和卫生管理制度,对农户违反管理制度和卫生公约的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乡镇环卫所对所辖村每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将评定结果与村干部各项评先挂钩。县里每季度组织一次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兑现保洁员工资和垃圾清运费资金的依据。
|
关键词:文安,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