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两手抓 文安:筑牢县域发展“双保险”
防汛抗旱两手抓 文安:筑牢县域发展“双保险” 本报讯(特约记者王猛 通讯员高志丹 王志峰)7月下旬以来,我市进入主汛期,文安县以确保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严阵以待,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文安县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中下游,东临子牙河,西靠白洋淀,北界大清河,南连清南高上地区,全县五分之四的土地面积位于文安洼蓄滞洪区内,历史上多次遭受水患,特别是1963年和1996年的两次水灾,给该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破解水患制约,该县聘请专家、学者科学论证新防洪圈建设工程,并于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新防洪圈建设工程投资近2亿元,把9.4平方公里的县城安全区拓展至79.5平方公里,防洪堤总长29.295公里,东至廊沧高速公路,西至小堡支渠右堤,南至任文干渠左堤,北至小白河、排干二右堤。 新的县城防洪圈形成了四面环水的相对独立发展区域,奠定了文安县城的发展根基。20年内,新的防洪圈内可规划出千个亿元项目建设用地,可容纳50万人进城躲避百年一遇的洪灾,且人流、物流、交通流均不受洪水制约。 水患成功破解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全国领先的产业新城投资开发运营集团——华夏幸福基业落户文安经济开发区。同时,该县投入3000万元,聘请德国罗兰贝格、美国柏诚、上海同济规划研究设计院编制高标准产业规划;投资1.54亿元,建设文安规划展示馆;投资5亿元,建设迎宾大道;投资近3亿元,加快文安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园区支路体系、中央公园、污水处理厂、迎宾大道西段绿化等工程建设……随着一批批省、市重点项目的落户,文安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省园区高点起步的佼佼者。 在水防上取得卓越成绩的文安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陶醉”,而是趁热打铁,进一步加快除险、加固、改建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1年以来,该县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超过2亿元。 投资976万元,对西码头蓄水闸进行除险加固维修,使赵王新渠一次蓄水能力达到3400万立方米;概算投资1.4亿元,改建文安洼泵站工程,计划今年完成工程可研报告批复;概算投资0.97亿元,谋划实施了新防洪圈排水工程,计划今年完成可研报告审批。防洪圈配套排水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但可以提高文安洼及上游五地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保证转移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对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该县在原有物资储备的基础上,又新购置救生衣、救生圈、铱星卫星电话、冲锋舟等价值300万元的防汛物资并进行全面检查、登记造册,保证抢险需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面对小问题,文安也没有丝毫懈怠。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县就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推进河道清障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阻水坝埝、堤顶马槽等堤防隐患进行登记造册,督导包堤乡镇及时妥善处理,对县管扬水站和各类闸涵进行调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改造,保证了防汛设施正常运行。 在西码头扬水站厂房内,要电令、操作室开机、机组抽真空、机组开机运行,工作人员准确无误地操作,使每道程序都能正常、及时运行,保证汛期雨水能顺利排往赵王新河。与此同时,由600人组成的民兵防汛抢险突击队每天要经过开车排水、排体堵漏、开沟导渗、反滤围井、水上救生、挂柳防浪、闸涵除险、巡堤查险、整修堤防等项目的反复实战演练,确保紧急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如果说防汛抢险突击队是文安防汛的“尖刀兵”,那么在13个乡镇建立的万人抢险队则是“预备役”,他们分赴各村,手机24小时畅通,一旦洪水来袭,便可在迅速加入除险任务的同时,组织村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在做好防汛万全准备的同时,抗旱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将大型潜水泵提供到旱情较重的乡镇管区,并组织科学灌溉;支毛斗渠整险清淤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地块均“有水喝”;工程技术人员对西码头蓄水闸和高头引水闸进行了大修,确保引得来蓄得住。
|
关键词:防汛,抗旱,县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