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廊坊频道
新闻热线:0316-2339594  投稿邮箱:15831680538@163.com  通讯员群:218899266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廊坊频道>>廊坊新闻>>河北

5·18经洽会上看协同:京津冀“两只手”配合意更浓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4-05-21 10:37: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5月18日,201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廊坊开幕。展会突出“协同发展、绿色崛起”的主题,首次设置客商服务和项目对接中心。本报记者赵威摄

  5月18日,廊坊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一科技公司展出的智能遥控飞机受到了参观者的关注。本报记者赵威摄

  □本报记者王博[廊坊报道]

  -阅读提示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我省首次国家级展会,201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下简称5·18经洽会)将开放的主题锁定在协同发展上,在三天内举行的近百项活动中,有三成以上的活动与之相关。

  首次推出40个重点园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商会联盟成立、研发孵化“国家队”落户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尚未出台的当下,围绕服务和崛起两个角色的扮演,河北利用本届5·18经洽会在宣传展示、平台推介、机制建立等方面展开了先期尝试。与此同时,有关京冀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合作对接消息也接连曝出,市场之手调控资源配置的作用也逐渐显现。

  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协调运作加速发力的态势,让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充满了期待。

  政府引导:集体包装推介承接平台

  今年5·18经洽会上的贸易展览颇有“晒家底”的意味。

  作为贸易展览活动的重头戏,备受关注的河北省承接京津转移重要平台展包括新兴产业基地(园区)展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展两大展览,让人感受到庞大的气势和浓浓的产业味道。

  “在本次经洽会上,新兴产业基地(园区)第一次成为展出‘主角’。”展览主办方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及新兴产业基地(园区)集体盛装亮相,“一方面展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另一方面显示我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实力和基础。”

  各设区市也都拿出各自有代表性的新兴产业园区进行重点推介。

  石家庄重点推介有代表性的三大产业基地,分别是位于市区的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栾城县的河北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位于鹿泉市的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保定则在34家重点承接园区中拿出保定京保新区、保定国家级高新区等8家较为成熟、地理位置也较为优越的园区进行展示。

  园区是产业发展依托,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各地竞相展现承载实力,这在各市展厅的宣传语中也可见一斑。如廊坊展厅的宣传语为“打造国家级新兴产业示范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带”,沧州则为“京津转移平台,新兴产业基地”。

  河北展示的承接平台也是多层次的。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展序展厅,包括保定白沟新城、正定新区在内的40个产业园区集中亮相。

  “这是第一次公布并集中展示我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40个重点平台。”省商务厅巡视员史玉强说,考虑软硬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我省筛选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平台,并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和产业定位,根据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需求,我省将加强40个园区的建设,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修订和制定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记者梳理发现,40个重点园区包括6个综合类园区、5个公共事业和休闲旅游类园区、23个生产制造类园区、5个商贸物流类园区及1个现代农业类园区。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政府先要告诉人家,我们有什么园区,哪里适合承接什么项目。”观察人士认为,随着京津冀产业布局大势开启,政府通过主动宣传推介等手段进行预热,不仅表明我省吸引高端产业落户的诉求,也展示对所承接产业提升改造的实力。

  政府的引导作用不仅表现在对承接平台的搭建、整合与推介上,还表现在主动服务意识的提升。

  在承接京津转移重要平台展上,一个叫作客商服务和项目对接中心的展位为我省各设区市和省政府法制办、省商务厅等多个部门设立了咨询台,像一个一对一谈判的会议室。

  “以前,不是客商找不到项目办的人,就是项目办的人找不到客商,首次设立对接中心是为了让双方对接更加顺畅。”河北省商务厅投诉服务办主任解永法说。

  秦皇岛京津产业对接说明会、廊坊重点项目签约会、衡水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说明会……从政策的主动推动到平台的搭建,在本届经洽会上,各地举行的一系列项目推介活动体现出各级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与政府搭台的重要性。

  企业参与:寻商机自发探路河北

  就在本届5·18经洽会召开之时,5月18日,第一批近千家北京大红门商户落户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而就在两天前,北京大红门纺织批发市场等八大市场与廊坊永清方面签署合作协议,大红门地区八大专业市场联袂进驻永清台湾工业新城。

  两则消息让5·18经洽会关于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议题更加丰富起来。

  “虽然政府对北京商户的外迁有了明确的指向,但商户最终在哪儿扎堆,还要看市场的力量。”一位来自北京的企业老总如此评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力终归是市场,带着这样的共识,不少企业和老板纷纷到本次经洽会上寻找协同发展议题下的市场动向。

  5月18日下午,本届5·18经洽会重点活动之一京津冀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洽谈会召开,众多客商济济一堂,其中不乏徐冠巨、李河君、周海江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

  “北京的空间成本相当于廊坊的四五倍,员工户口等问题也不好解决,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空间将会转移到廊坊、保定等地。”华耐家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美立家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贾锋说,他计划将一个大型家具展示项目放在河北。

  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静也有同样的考虑:“一般来说,奶源距工厂的半径不能超过200公里,京津冀地区交通优势明显,我们已经确定在唐山、邯郸投资建设奶源基地。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天津以外建奶源基地。”

  “本次活动是去年‘百家民企进河北’的深化和继续,今年放在经洽会上举办,目的之一是让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进而自觉成为协同发展的推动者。”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李纯勇说。

  与此同时,市场自发形成的服务机制也正显现。

  “前不久,京津冀三地工商联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首次京津冀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大会,原则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内容包括建立产业对接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商会交流平台等五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默杰说,“去年,北京不少待搬企业还处在观望状态,到了今年,他们的主动意识就显露出来了,因为,主动才能获得先机。”

  就在同一天,京津冀协同发展商会联盟也在廊坊宣告成立。这个由北京河北企业商会发起,包括各外省市驻京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40个成员单位的组织将举行定期联席会议,搭建商会间资源共享大平台。

  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京津冀非公有制经济共享平台,还是商会联盟,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资金、技术、人力、项目等优势要素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合理配置,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与效率。

  而从企业、商会等多方表达的信息来看,市场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还存有一定的观望情绪。

  “能否先期建立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田’,将政策、企业、市场要素等‘播撒’在‘试验田’里试种一次。”不少企业家表示,在政策尚未明朗的当下,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解疑释惑,避免出现盲目投机行为。

  人才流动:引智成效取决于前景和实力

  位于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西南一个占地7万平方米的项目,五年后有望成为河北技术创新的强大引擎。

  5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在这里奠基,这是清华大学在我省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孵化基地,也是我省第一次有研发孵化的“国家队”落户,业界认为,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之下我省“引智”的一大突破。

  “中试孵化基地一期将建设6万平方米的中试孵化场所和1万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大楼。清华将鼓励和支持本校院系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此处落户,支持孵化项目优先在河北省实现产业化。”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乐观地说,“五年内,预计可建成10至20个应用研究机构,形成500至1000人的研发队伍,争取中试研发经费15至20亿元,预计可转移科技成果150项,其中30个左右完成中试并进入孵化。”

  一个孵化基地寄托了人们对于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的期待,一个招聘会又折射出人们对于高端人才引进的思考。

  5月18日上午,由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招才引智大会在廊坊如期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招聘会的进口处竖立着一个红色的大牌子,上面逐一写着我省各设区市的发展定位,如石家庄将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张家口将以与北京联合申奥为契机,成为首都经济圈联接辐射西北的节点城市等。

  “我们希望将更多高素质人才引入到河北来,河北城市的发展前景是求职者考虑的重要因素。”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记者注意到,在299家招聘单位中,有60家来自京津的企业,省内则有长城汽车、河北大学等用人单位发出急求研发和管理等高端人才的邀请。记者发现,不论是京津还是省内企业,都没有在招聘会上“吃饱”。

  “一方面,京津由于生活成本等因素对河北低端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另一方面,河北所需的高端人才往往倾向于选择猎头服务。”观察人士坦言,传统招聘会在京津冀人才流动方面的作用已显弱势。

  事实上,近一个月以来,京津冀三地已在北京、天津举办了类似招聘会,河北组织了30多家以大型上市公司为主的招聘团队参加,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步推进,河北应像承接产业转移一样做好人才方面的承接准备,而这无疑是对河北企业发展态势的极大考验。”有关人士说,目前,京津两地的很多高端人才考虑到生活稳定等因素,倾向于到二线城市发展,今后更多的情况将不再是高端人才不愿意来河北,而是河北企业如何利用好这些人才。

  该人士举例说,前不久,一名长期在北京从事建筑设计的专家想到河北工作,要求年薪50万以上,而河北企业纷纷表示无力纳贤。

  对此,观察人士指出,京津冀一体化趋势使就业者的考虑重点从原先的地理因素逐渐转向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在人才市场上,供需双方也需要对接,当大批人才愿意来河北就业时,也必须是河北企业有意愿、有能力吸纳人才的时候。”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要求人才管理工作实现一体化。”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三地正在着手建立人才信息互通机制,今后,重点企业的招聘信息将实现在三地人才市场同时发布。

  -快评

  开放合作

  从“写意”到“工笔”

  一年一度的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是我省对外开放的展示舞台,也宣示着我省对外开放的取向和路径。梳理今年5·18经洽会可以发现,我省开放合作的区域和产业领域,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届经洽会,我省锁定四大重点区域,即京津冀、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在成功签约的24个重点合作项目中,有16个来自这四大地区。京津冀区域的项目摆布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先行探路。作为我省第一大境外投资来源地和第一大境外投资目的地的香港地区,则仍然保持较高的合作热度。而近年来,台企成为我省“引进来”的主要目标,正开始参与到我省产业升级中来。与此同时,新加坡作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开展经贸投资合作的重要区域,其辐射东南亚的影响力也使我省更加重视与其建立的经贸关系。

  对外开放的诉求还直接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取向上。当前,我省压减过剩产能的任务极其紧迫,新兴产业短板一时还难以补齐,现实要求我省必须大力度内引外联,寻找合适的产业转型项目,而从经洽会上所安排的产业招商活动中可以看到,有对现代制造业的持续引进,也有对环保产业培育的积极布局,还有着眼于现代服务业的积极对接。加之商会进驻、孵化器落地等系列服务组织的积极介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语境,正带动诸多开放细节领域的完善,服务体系的架构则有助于河北进一步提高项目合作和承接能力。

  而这些,体现了我省对外开放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即从“写意”转到“工笔”,更注重现实需求,一笔一画,精细勾勒。这种转变有利于地方和企业进行项目招商时,能更准确把握好自己有什么,需要什么,学会量身定做好项目,不盲目为指标和评比上项目,也有利于在项目服务中更重实效不短视于眼前,不牵绊于小利。

  文/本报记者王博

 

关键词:经洽会,京津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世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