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廊坊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廊坊频道>>生活资讯>>教育

廊坊第十一中学借助课改实现学校质变

来源: 中国教师报 作者: 2013-11-04 16:45:5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3年,来一场华丽的“蜕变”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一中学的课改之路

  提到“杜郎口”,人们更多的是想到课改,它已经成为课改的代名词,受到众多学校的追捧。人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以为复制经验就可以成为第二个“杜郎口”,但是模仿不能造就未来,要想成功,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新路,课改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样是一所农村校,同样面临着各种办学困境,虽然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一中学在当地的口碑不错,但随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课改大潮,为了摆脱“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2010年,校长董岩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学校进行彻底的改革。

  短短3年时间,它迎来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3年后,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3年后,这所学校成为了在廊坊市享有知名度的课改校;

  3年后,这所学校成为了师生们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有人说,这是一所因课改而成功的名校。廊坊十一中不仅继承了“杜郎口”优势,同时还创造出具有校本特色的“五步教学法”,步入了“发展教育”的新时代。而课改的背后,则是廊坊十一中人对于教育的新思考。

  课改期待的是什么

  廊坊十一中这所普通的初中校,也曾面临着办学的尴尬,也有自己的“烦心事”。虽然赢得了不错的成绩,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喜悦。学生长期在教师“严管”下成了学习的“机器”,教师每天在重复地讲同一个“故事”,逐渐产生了情绪倦怠,培养的教师资源也逐渐流失。曾有人把廊坊十一中比作广阳区的“鱼塘”,因为它为广阳的教育输送优质的教师资源。

  面对种种状况,校长董岩陷入困惑,难道这就是他理想中的课堂吗?难道这就是他要给予学生的优质教育吗?不应该!这种自我陶醉的童话不应该发生在廊坊十一中人身上,痛定思痛,董岩开始了苦苦的探索。曾有段时间,他用了9个月的时间外出调研学习,全国的课改名校几乎都留下他的足迹,看过了“杜郎口”等张扬生命的课堂时,他万分激动。走进了那么多的课改名校,他如同找到知音一般,更坚定了教育理想,回来后,他把这份激情也传递给教师们。

  “改!必须要改!还要改好!”这是董岩对全校师生的感召,也是对自己的一份激励,“我们的学生也要在这样的课堂里找到生命成长的支点,我们的教师也要在这样的课堂里找到生命成长的价值。课改要让教育回归到本真,回归到生命的原点,让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实现生命的发展。”

  一声令下,课改在廊坊十一中“着陆”了,但没想到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一时间,社会上的质疑之声四起,“能不能改好啊?我们的孩子可不是试验品”、“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学校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课改就是瞎折腾,校长为了自己成名”等,质疑声压倒了支持声。但是这些还不是董岩面对的最大压力,更大的压力,来自于课改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教师,不配合、不支持的教师比比皆是。为了说服教师,让教师尽快转变角色,董岩可算费了一番苦心,开大会宣传动员,派教师外出学习感受,完善相关的奖励制度,等等,课改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课改是一场持久战

  课改,是廊坊十一中人自己与自己的一场较量,史无前例。

  课改第一年是探索期,主要是转变思想,规范教学模式。这次改革打破了过去安逸保守的课堂,变成了活跃开放式的课堂,教师退居“二线”,学生登台展示。许多教师一度不知道应该怎样教了,出现了畏难情绪,与学校玩儿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检查来了按课改要求模式上课,检查一走就又回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为此,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十一中教师规范制度》、《十一中教师培训制度》、《十一中教育教学反思制度》、《十一中学教师教学评估制度》、《课堂评价制度》、《小组建设评价制度》等。

  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课堂教学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欣喜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课改的好处,逐渐接纳,并积极尝试起来。但是,第一年的升学率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升入重点校的比率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是升入普通校的比率却下降了。

  难道真应验了人们的担忧?

  课改第二年,学校进入了一个彷徨期。一些教师产生了迟疑和困惑,对课改持消极态度。面对这些问题,董岩冷静应对,带头分析原因。他认为课堂模式背后是一个系统的支撑,比如备课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所以不仅要关注课堂,还要关注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一年,是大家最累的一年。许多教师被痛苦、迷惑折磨着,甚至焦虑、失眠、痛哭流涕。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着。很多教师是真正关心课改,语文组一个老教师,53岁了,还在坚持研究课改,尽管内心的扭转很艰难,但她始终与自己较劲。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学校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通过“民主管理、权力下放”,大胆放权于学科组,鼓励教师去尝试、去创新。此外,学科组和备课组双管齐下,开展教研活动。学科组全面统筹学校教学工作,每两周至少组织一次学科组活动,交流本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而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两次活动。在备课中,教师统一制定学案,没有隔膜,不遗余力地互评。

  “通过一年多的磨炼,原先在教师和学生们看来很难做到的,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最低的要求。”董岩说。课改第三年,教学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课改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和自觉,并朝着个性化的方向稳定发展。“教师自觉地搞课改,谁都不愿被落下,别的教师上课,其他教师主动去听课。课改促进教师主动去学习,补充教学知识储备,拓展了教师的视野,现在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班,而是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的发展。”一位老师这样说道。

  拨开云雾见太阳,这是廊坊十一中人成长的真实写照。在这种融洽的环境中相互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改,做独特的自己

  学“杜郎口”,最终是为了做独特的自己,十一中人对此有着绝对的信仰。

  经过全校师生不懈的努力,学校课堂逐渐形成了“五环节教学法”,即导入目标、自主合作、展示反馈、当堂检测、拓展提高。“五环节教学法”的成功运用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优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此外,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不同的学科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形成了“1+1”教学模式——辩论式学习+总结式展示。通过辩论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学成果。并且各学科开发了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体验式学习+总结式展示、汇报性展示+质疑探究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具体,学校在围坐的基础之上,大力倡导小组的文化建设。这种模式在十一中搞得红红火火,已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每个班级的墙上都贴着抓人眼球的“小组榜”,每个小组都有各具特色的组号:超越梦想组、永远第一组、勤奋学习组……在“小组榜”上展示着学生的励志宣言,彰显学生独特的魅力。小组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划分组号,便于小组检测。更具特色的是对子组,小组内两两结对子,在这种模式下,在课堂中,形成了一种“自主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校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出“五自”内涵发展目标,即自理、自尊、自律、自信、自强。“十一中以培养高品质人才为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内涵发展。”董岩不止一次地提起学生的素质培养。他认为,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要为教师的幸福人生努力。

  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们也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在今年广阳区教师技能比赛中,廊坊十一中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令全区领导刮目相看。数学老师邸美丽、政治老师陶雪松、语文老师郭建广等一批优秀教师也脱颖而出。

  廊坊十一中这只涅槃的凤凰,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实现了完美的“蜕变”。但是廊坊十一中人明白,他们的路才刚刚开始……(房涛王娜)

关键词:廊坊,第十一中学,课改

责任编辑:赵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