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频道 > 廊坊新闻 > 本网原创

【脱贫攻坚】廊坊:制定扶贫“菜单”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来源: 长城网  杨启荣 祝雪娟
2018-10-16 23:30:35
分享:

香河县安头屯镇卫生院家庭医疗团队医生为残疾患者分析CT结果。王晓桐 摄

  长城网廊坊讯(通讯员杨启荣 记者祝雪娟)“干部结对帮扶真好,不仅帮我扶起了产业,还扶来了信心,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日前,在谈到自己的生活现状时,大城县广安镇李王只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艳辉笑得非常开心。有了帮扶责任人的引导和帮助,他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住房、医疗等多方面的保障,生活得到了改善。

  廊坊市不断加强贫困群众的自主造血能力,使贫困户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使他们自主脱贫。李艳辉今年35岁,患有白血病,大儿子今年12岁,正在读小学,小儿子今年6岁,正读幼儿园,属于因病致贫的家庭。在了解到李艳辉生病前在本村车床厂上班,懂得车床加工技术后,镇、村干部积极协调村内车床加工企业,为李艳辉免费资助3台车床,并为他联系加工业务订单,李艳辉现在靠车床加工每月收入可达2000多元。

  廊坊市从贫困户的实际出发,逐户制定产业脱贫计划,量身定制“扶贫菜单”,狠抓健康脱贫、兜底保障脱贫、助残脱贫、教育脱贫、危房改造脱贫、产业就业脱贫“六大行动”,并把产业帮扶作为脱贫的关键。截至目前,廊坊全市16-65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1347名贫困劳动力,1339人已实现就业。与此同时,各县(市、区)采取多措并举、多策叠加的形式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财政资金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廊坊市庆祝活动上,安次区最美脱贫人获表彰。卢锋 摄

  廊坊市不断提高扶贫兜底水平、增加输血能力,在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量力而行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标准,不断增强兜底保障能力,织密做大民生保障网。廊坊市注重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统一制定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救助、低保家庭高中生补助6项社会救助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不断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不久前,74岁的李安禄住进了三河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开启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也是入住该服务中心的第一个城镇户口的五保老人。李安禄告诉记者:“早就想进敬老院,一直来不了。现在有好政策了,来到敬老院,有人照顾了,挺好的。”

  据了解,过去廊坊市由于标准不统一、待遇不一致,城镇五保老人无法入住农村敬老院,只能分散供养或自费到民营的养老院生活,对这些老人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现在政策统筹了,城乡一体化了,这些老人按照政策就合理合法的、明正言顺地也进入集中供养机构了,和农村的特困老人享受同样的待遇。

  与城乡统筹一致的社保保障体系相比,曾经的城乡差别对待,同样给社保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中村、镇区所在地等区域的困难群众在申请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因城乡待遇差别,造成救助水平与居住地实际生活状况不协调、不合理。通过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缩小了城乡差别,让城乡困难群众权益平等、机会均等、公平合理。如今一个标准,识别标准一致,发放渠道唯一,就给工作上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效率也提高了,还非常精准。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困难群体享受到权益平等、机会均等的救助。

安次区葛渔城镇辛庄子村贫困户王金利在桃园采摘鲜桃。庞博 供图

  城乡统筹、应保尽保使民生保障网更加密实,量力而行地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则让这张网面积更大。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辛庄子村王金利夫妇是能干的中年人,一对儿女聪明可爱,在外打工的同时家里还种了6亩地的果园,收入稳定,是村里羡慕的幸福之家。然而2016年,儿子王铮被确诊为白血病,治病需要花费100多万元,沉重的医疗负担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王金利一家被确定为贫困户,申请了低保,医疗救助政策使他们只需负担治疗费的约8%,也享受到产业扶持等各项救助政策。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救助率,廊坊市将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贫困户范围,并将支出型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在校学生、残疾人等特殊人员按个人单独纳入低保,扩大城乡低保救助范围,补齐民生短板。虽然这些家庭的总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是由于支出过高,很有可能使家庭滑落到贫困线以下。针对濒临贫困的家庭和人群,廊坊建立了防贫机制,扩大低保救助面,有效降低了贫困的发生率。

关键词:廊坊市,扶贫菜单,民生保障责任编辑:祝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