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屈家营:古乐悠悠清音传
(二) 林中树,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民,74岁。满脸皱纹昭示着岁月的沧桑,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所以,大家很早就开始称他为老林了。他并未学过音乐,也不会演奏,只是音乐会的“赞道”(热心辅助人),可他那种介绍乐社来龙去脉、演出经历时的娴熟和淡定,俨然是一位名副其实、地地道道的民间音乐家。 “相传,屈家营音乐会始创于元明之际,据说,附近其他村也有过类似的音乐会,但是现在都失传了,只有我们村的保留了下来。”林中树操着一口浓郁的本地方言,向记者讲述着屈家营音乐会的传奇经历。 清朝康熙年间,屈家营音乐会发展兴旺,后来逐渐衰落。清咸丰年间,音乐会仅剩三人,他们共同出资重建音乐会,还特意制作了一顶帐篷,用作演出的场所,一直流传到新中国成立后。 “小时候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音乐会都要在村里演奏一天,吸引男女老少观看。遇到村里人家有丧事,音乐会也会前去演奏。音乐会给老乡演出,从不收费,是服务乡民的善会。”林中树回忆说,乐师们衣着很随意,但演奏十分投入,他们沿着村里的主道一路走去,边走边演,古老的曲调回荡在村庄里,吸引了不少村民沿途观看。 新中国成立前,在农会的领导下,屈家营村打土豪、斗地主。因为当时的农会会长喜欢音乐,便分给音乐会三亩半耕地,让音乐会的成员自己耕种,收成用来维持日常活动。附近村的音乐会陆续都消失了,但屈家营音乐会却保存了下来。“当时音乐会有一支大曲,这支曲大家都不会,只有一个‘阶级敌人’会。音乐会找到农会,请求千万别把这个人打死,要是打死了,13支大曲就只剩12支了。”林中树庆幸地说,农会听了大家的意见,音乐会的13支大曲完好保存了下来。 “文化大革命中,音乐会被定为‘四旧’。咸丰年间的帐篷给毁了,谱子、乐器被老乐师们藏了起来,音乐会从此停止了活动。”林中树遗憾地说。
|
关键词:廊坊,屈家营,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