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糖尿病患者
采写:本报记者刘伟 出场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慧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周亚茹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富军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内分泌病区主任王原 “患上糖尿病后,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我是不是应该控制饮水量?”“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但最近听说打胰岛素就跟吸烟一样会上瘾,而我是刚刚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现在是不是应该立刻停下来”……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前夕,本报《健康周刊》与我省多家大型医疗机构联手开展“糖尿病防治难题”征集及权威专家答疑活动。众多读者通过参与此次活动道出了在糖尿病防治之路上遇到的种种难题,一些患者更是深陷各种影响健康的“误区”之中而不能自拔。 糖尿病患者最常陷入的十大误区 一些患者在得了糖尿病许多年之后,仍然对疾病一无所知。许多人不知道怎样检查、怎样正确处理自己的糖尿病,有的患者的治疗之路更是误入歧途。对此,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富军总结了糖尿病患者最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错误认识,其中包括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因为我有糖尿病,所以要控制喝水! 糖尿病常有口渴、多饮的表现,病友们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患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是大错特错的。喝水多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病情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 注意: 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 喝水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 酮症酸中毒时更应大量饮水。 喝水可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患者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严重肾功能障碍,尿少、水肿时,要适当控制饮水。 误区二:胰岛素是鸦片,我坚决不打! 对于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友,要说服他们接受胰岛素治疗,往往是一件让许多医生都很头疼的事。原因就在于有的病友心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却又非常错误的观念:胰岛素好比是鸦片,打上之后就再也离不开了。对此,王富军表示,胰岛素是体内的正常激素,因为需要,正常人每天要产生并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自身产生的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是相对不足,因此开始可用口服药物促进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其中半数以上终因长期药物刺激使人体胰岛功能衰竭,而需用外来的胰岛素治疗。因此胰岛素治疗完全是因为病情的需要而定是有严格适应症的,而且胰岛素是正常人体激素,何以能用“鸦片”这种东西来形容它呢? 误区三:单纯依赖药物,忽视饮食和其他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对此,王富军提醒,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则,药物再好也很难发挥作用,“有些病人对此不了解,认为用上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β细胞功能衰竭”。 误区四: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些病人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估计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就认为不用服药也能控制好血糖。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临床上,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诊断之初即需要药物治疗。 误区五:光吃药,而不注意血糖监测 “此乃糖尿病病人的大忌”,王富军解释道,化验血糖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其结果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许多磺脲类降糖药,药效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如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其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六:急于降糖而大量服药 许多患者为了快点将血糖降下来,往往擅自多药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误区七:血糖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药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病人经药物控制后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也决不能放松,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此时,再用原来的剂量就不够了,而需要增大剂量甚至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治疗,这样不但身体受到损害,而且医疗开支进一步增大,实在得不偿失。 误区八:完全凭自我感觉或尿糖检测调整用药 这是不对的,因为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主要见于肾糖阈增高的病人)。因此,调整药物剂量主要应根据血糖,其他(如尿糖)均仅作参考,同时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必须注意,每次调整药物剂量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误区九:从众心理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好药就是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你也适用。 误区十: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生活调节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疾病,生活调节在整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糖尿病与长期饮食过多、体格肥胖、活动减少、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 去除上述不良因素,血糖往往有很大下降,从而起到很大的辅助治疗的作用,研究表明:对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进行正确的生活调节,较不进行生活调节的人,一般来说服药量少,血糖控制的也较满意。一部分患者康复后可以长期停用药物。 |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