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贯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新闻发布会实录
新闻发布会现场。薛文强 摄 长城网廊坊讯(记者祝雪娟)2019年12月30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到2022年,廊坊市将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7.2万人次、政府补贴类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5万人次、创新创业培训4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10万人。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负责人吴源生 各位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可以说,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的重大举措,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廊坊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19年8月份,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全面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维,着重解决当前我市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组织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围绕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为扩大社会知晓度,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促进政策落地见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领导同志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解读《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王永智同志,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黄贵新同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和农民工作科主任科员郑健同志。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王永智同志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首先,请王永智同志进行新闻发布。 发布人: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王永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市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情况。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社局对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人社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政策措施及政策落实情况。 一、我市制定《实施意见》的背景 2019年3月25日,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字〔2019〕17号),市政府领导就我市贯彻落实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市政府办公室建议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市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张维真局长要求认真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按照市领导批示和局党组要求,我局组织熟悉相关政策的同志认真学习领会冀政字〔2019〕17号文件和市领导批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逐条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广泛征求了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于2019年8月报市政府审核批准,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实施意见》。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分三个部分,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 (一)推行一项制度。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这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总纲领。 (二)完善两个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这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核心和骨干。 (三)实施三项培训。一是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企业职工、失业人员、转岗职工、贫困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服刑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增强企业职工就业稳定性,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培训。面向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和去产能转岗职工、创业初期创业者等群体,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四)建立四种机制。一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发展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培训资源的决定作用,提高培训供给能力。支持各县(市、区)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举办职业院校,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设培训中心、技工院校、企业大学,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二是建立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制定培训机构目录、鉴定评价机构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综合性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政府补贴培训实现全方位监管。三是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包括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评价选拔方式。四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 (五)实施五项计划。一是实施“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二是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培养启航计划;三是实施新型学徒制计划;四是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振兴计划;五是实施冰雪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储备计划。 三、《实施意见》落实情况 《实施意见》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自文件颁布以来,我局聚焦技能强市建设,以增加人才供给为重点,实施多项培养计划;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深化职业培训制度改革;以推行终身培训制度为主线,构建技能人员职业培训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施了2项培训工程。一是按照省委“三深化、三提升”活动统一要求,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开展燕赵工匠、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二是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严格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各项要求,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不仅使首次参加培训的劳动者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达到上岗要求,还推动了企业在职劳动者技能升级,把普工变技工,把技工变工匠。截至2019年底,廊坊市已培训各级各类人员2683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6%,培训“燕赵工匠”1684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培训农村转移劳动者841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70%。 (二)组织了5个专项培训。一是开展了“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训。紧紧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全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19年培养装备制造业领域“高精尖”技能人才2474人,培养市场急需紧缺的幼儿教育、健康照护、家庭服务、保育服务等方面技能人才12978人。二是开展了现代服务业技能培养启航计划。加强会展、物流、旅游、餐饮等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培养现代服务业领域技能人才6836人。三是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各县(市、区)企业中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模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转岗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年培训时间不少于500学时,已开展培训1118人。四是开展冰雪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储备计划。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和我市冰雪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造雪制冰、装备制造、器具维修、安全救护、综合服务等方面技能人才,2019年已培养669人。五是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推动廊坊高级技工学校与德国行业协会开展校行合作,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训功能的一体化教室,引进国外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和考核标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2019年暑假期间聘请德国专家开展了师资培训,完成25名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法培训和专业教学模块培训,并完成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建设。9月学校正式招收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29人,学制5年。 (三)推出5项补贴政策。为推动《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我局推出了5项补贴政策:一是对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类证书的,给予每人最高不超过2200元的培训补贴。二是对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中级工4000元,高级工6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三是对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的企业职工,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四是鼓励企业实施技师培训项目,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的培训补贴。五是对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的,根据毕业生稳定就业1年以上人数,给予院校每人5000元补贴。 (四)兴建6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挥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我市先后在廊坊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职业院校建设了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按照国家级500万元、省级300万元标准发放建设补助资金,支持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发展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我市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达到每年1.8万人次以上。 (五)建设8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鼓励企业、职业院校的技能大师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能研修、技艺传承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8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每家工作室建设补助资金10万元。香河县盛隆景泰蓝厂张向东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已成为国礼景泰蓝的定点供应单位,《四海同心》《四海升平》《喜凤》等作品流传海外。冀北电力廊坊供电公司白庆永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获批以来,组织10名技师、1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定期开展创新研讨、导师带徒活动,已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等技术成果12项,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到2022年,我市将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7.2万人次、政府补贴类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5万人次、创新创业培训4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10万人。我局将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让廊坊百姓享有高质量培训、实现更充分就业,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提供人才保障。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负责人吴源生 下面,进入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媒体朋友举手示意。 提问:请问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黄校长,你校与国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合作,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哪些成效? 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黄贵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校办学的关注,媒体的关注是我们推进改革的外部动力,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大改革措施,市人社局为推进中央、省、市委改革措施的落地,也相继出台配套方案。我校作为市人社局的直接管辖单位,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精神,将市人社局的相关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推进中德“双元制”国际合作项目,可谓是大势所趋,意义重大。 1.这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2.这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千年大计”,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都需要我们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态度去推动办学体制的全面改革,面对新时代,开拓新局面,作出新贡献。3.这是对接产业发展方向,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廊坊市将“大智移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我们这个项目重点要做的就是大数据和智能制造。德国版的“工业4.0”本质上是大数据、云计算与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4.这是深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十百千工程”,为“智力招商”提供助力的需要。 为此,我校从2017年3月开始启动“中德双元制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先是和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洽谈,主要是引进“双元制”职教模式,引进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随着洽谈的深入,我们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觉得难以胜任,把我们推荐给德国手工业总会,最终我们的合作项目是和德国手工业总会职教研究所国际推广部达成的。主体项目包括:1.确立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方向)为双方合作专业,合作期限暂定4年。2.自2019年开始开办中德机电一体化国际示范班,由中德双方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制5年,完成学业后,经德方专家考试合格后颁发机电师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时中德互认,中欧互认。3.以国际示范班为抓手,完成“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引进、消化吸收。4.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等一系列培训,培养一支能够胜任“双元制”职教办学体系的师资队伍。5.与2-3所德国同类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进行师生的国际交流与互培互换。6.共同建立德国授权的“海外双元制考核中心”和“德国智能制造学院”,面向华北地区开展考核和技能培训。 目前看来,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技能培训逐步展开,先后有五位德国专家来校进行师资培训和教学陪伴,直接培训教师25人,因参与这项工作而受益的教师81人,2020年暑假还要有13名教师赴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修。二是2019年9月第一届中德机电一体化示范班(29人)开班授课,目前已运行近一个学期,成效有目共睹,改变振奋人心。三是投资近千万元,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标准和需求改造完善了实习实训场地设备。四是与联合象塑等五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就一年来的项目运行而言,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一是视野更加开阔,方向更加明确、标准更加严格。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办学、市场化的运营、世界化的标准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二是在交流与互鉴中共同成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与德方专家取长补短,坦诚交流,惺惺相惜、携手共进。三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行为的自觉是我校推进这个项目的最大收获。微观上,我们建立了对标准、规范、准则、制度的敬畏;中观上,形成了对职教体系的反思重构;宏观上,养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自觉。从严格的管理他律到水到渠成的文化自律,这个转变意义重大。四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的厌学情绪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废寝忘食、如饥似渴,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常态。我们推进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再是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探究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这样教学的最终效果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成长潜力大,契合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目标。五是示范和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国际交流示范班可以说成了标杆和旗帜,带动了全校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标一流、追赶一流、成为一流、引领一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奋斗目标。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少部分学生成功,而是让所有学生出彩。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教改成果惠及所有学生,惠及企业、惠及社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百闻不如一见,最后诚恳地邀请记者朋友们亲临学校指导工作,我们荣幸之至。谢谢大家! 提问:目前很多企业都想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请问郑健主任,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对企业和劳动者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职业能力建设和农民工作科主任科员郑健: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的一项新的培养模式。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意见》规定: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对象是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由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在企业主要通过企业导师带徒方式,在培训机构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教学培训方式共同培养学徒。 三、学徒培养的主要职责由所在企业承担。学徒培养前,企业要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期限、质量考核标准等内容。企业委托培训机构承担学徒的部分培训任务,要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保障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能到培训机构参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训练。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和职业(工种)分类,以“一企多班”、“一企一班”或“多企一班”的形式,对学徒进行编班入学和非全日制学籍注册。 四、以企业为主导确定具体培养任务,由企业和培训机构分别承担。培养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法律意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育。 五、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一般为1年或2年,特殊职业(工种)需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后延长到3年。我市规定每年培训学时应达到500学时以上。学徒培训期满一年内,可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格者可取得相应证书。 六、对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中级工4000元,高级工6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目前,我市富智康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精雕机床有限公司、大厂县首钢机电有限公司的大型工业企业都联系合作院校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我市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职工总人数已达1118人。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负责人吴源生 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感谢嘉宾们的精彩答问。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和市人社局办公室联系。谢谢大家的关注。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关键词:廊坊市,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