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廊坊频道欢迎您

2014年廊坊市文化产业发展述评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2014-12-24 09:10:2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名花铺路满眼春

  ——2014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述评

  没有名山大川,缺少名胜古迹,廊坊利用毗邻京津的地理特点,围绕文化体验、健康休闲,用创新的思维,让优质资源得到释放,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图为永定河自行车运动公园试骑的骑友对赛道及配套设施非常满意。本报记者陈童摄(资料片)

  本报记者刘元琨本报通讯员韩燕杰

  文化为魂,连接着一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产业为本,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与产业交融,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廊坊有了自己全新的目标,那就是加快创建“文化体验城市”,努力打造文化体验的新高地。

  “要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把文化特征和自然特征有效融为一体,叫响廊坊的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廊坊文化的软实力,为文化体验城市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市委书记王晓东如是说。

  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作为事关廊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战略,廊坊,正在依托文化与产业的凝聚力,亮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姿态,开创出一条文化产业全域开花的“廊坊路径”。

  立足优势彰显文化城市特有魅力

  香河县刘宋镇的万亩荷塘飘来阵阵清香;固安县林城村的千亩油葵朵朵向阳……这些都是来廊坊的游人所津津乐道的。

  没有名山大川、缺少名胜古迹,对于这样一座矗立在平原内陆的小城来说,如何让优质资源得到释放,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是市委、市政府着力破解的一道难题。

  毗邻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近临空港、海港,被誉为“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京津走廊上的璀璨明珠”,独特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环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利用毗邻京津这一地理优势特点,围绕文化体验、健康休闲等内容,用创新的思维开创特有的旅游品牌,构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打造受京津冀居民津津乐道的旅游项目,打响“京津乐道绿色廊坊”旅游品牌。

  2014年1月11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河北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燕郊世界华人收藏博物馆正式奠基开工,标志这一具备国际陈列展览标准的私人艺术博物馆正式落户京东燕郊。燕郊世界华人收藏博物馆,将作为城市的一张闪耀名片,让燕郊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更彰显着我市新兴产业的崛起力量,也将带动我省相关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梦廊坊”文化产业园作为我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总占地约1万亩,总投资约200亿元,项目以“打造世界级文化体验主题园区”为总体定位,以“一本红楼书、一条丝绸路、一片创意园、一个产业集聚区”的框架融合娱乐、休闲、养生和文化创意,打造世界级文化体验综合体。中国智力运动发展中心项目,选址于固安县新兴产业示范区,总投资12.9亿元,共分为六个大区,项目建成后,预计正常年销售收入9.64亿元,利税总额4.7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500个。

 

  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区域特点和区域定位,决定着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依托和基础。

  大城县立足于本地红木文化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大厂回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花丝镶嵌、景泰蓝等手工艺品世代传承,资源特色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香河县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以“三城”为龙头全力构建县域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和首都新机场的筹建,廊坊紧紧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强化政府推动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市基本形成以市区项目为龙头,“一县一品”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大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大类、50种特色文化产品,其中,大厂的花丝镶嵌、传统景泰蓝,霸州的舞台灯具、现代乐器,三河的印刷包装、动漫产品,香河的红木艺术品,大城的京作红木家具等具有“廊坊烙印”的文化产品,正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宣传推介廊坊文化产业的新载体、新亮点。

  互动融合构建共同发展产业格局

  文化创造财富,产业支撑发展。廊坊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我市提出要加快体验载体培育,促进现代技术与经典文化的结合,努力打造文化体验新高地。

  坚持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与科技、旅游、贸易、城建及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用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附加值;用科技成果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借助廊坊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促进旅游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推进文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打造一批像廊坊休闲谷这样的农业休闲观光园,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与城建的融合,城市建设体现特色、保护文脉,每个县城都要打造自己的历史符号、文化符号。依托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产业园区。

  当前,我市着力推动“梦廊坊”文化产业园、鲁能生态文化区、中国廊坊印装产业园、大城红木文化产业新城、壹佰剧院、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国华影视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园区不断加快建设进度、拓展规模、提升档次。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67个,产业园区8个,已建项目62个,在建项目66个,新谋划项目39个,其中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5项,总投资900多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利税368亿元,带动就业8万余人。

  正如市委书记王晓东所强调:“发展具有廊坊特色的旅游业,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体验城市,打造文化体验旅游品牌。”

  截至目前,我市有1个国家级、11个省级、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融合带来发展的新商机,融合增强发展的新活力,融合开创发展的新路径,文化的融合发展正在推进廊坊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文化产业新高地,给廊坊带来了新机遇与新发展。

  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586.07万人次,同比增长14.16%,旅游收入138.35亿元,同比增长22.97%。全市新建、在建旅游项目3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19.32亿元。全市目前共有A级景区28家,星级饭店40店,旅行社84家,分社75家,服务网点32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家,市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7家。

  转型升级掀起文化产业的新篇章

  12月10日,室外最高温度3℃,廊坊九天生态谷里,室内温暖如春,景色宜人。

  休闲谷以智能温室为载体,以农业种植为景观及各类田园小品为依托,创意和拓展农业为示范,将农业科普教育和现代都市居民的休闲活动进行了有效融合,形成了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健康美食、时尚消费为一体的一站式生态休闲综合体。

  汽车旅馆、汽车电影院、天鹅放飞、绿色工厂、生态农业、文化创意、文艺演出、汽摩主题公园、观光旅游……香河国华影视基地在前期完成投资2亿元、建成3万平方米标准影棚并连续接拍几十部优秀影视剧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上亿元建设文化创意体验广场项目,产业内容扩张,企业规模壮大,旨在打造辐射京津冀经济圈的生态农业观光产业联盟,建立顶级的农业品牌文化园区。

  正在建设的文安鲁能生态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497.4亩,总投资约98亿元,规划建设田园度假、乡村运动、葡萄酒庄、风情庄园、生态农庄、五星酒店度假村、小镇商业中心、水系观光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又一处“文化+农业”人文景观的典范。

  近年来,我市重点打造了安次九天休闲谷、香河国华生态农业产业园、文安鲁能文化生态区、固安农博园等一大批农业休闲观光园,构建休闲农业与文化体验产业体系。

  正如市长冯韶慧所强调:“要以‘调结构’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瞄准高端绿色产业方向,以实施‘四个五十’工程为重点,以项目拉动、创新驱动为引领,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提升工业产品的个性化、时尚化和舒适度,提高其品牌价值和附加值,逐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安次区积极利用本地印装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建设国家级印装产业园,吸引文化企业进园、进区,推动文化要素集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城县对传统的红木家具市场进行“升级工程”,投资80亿元建设集研发、制作、展销、体验于一体的红木文化产业新城;大厂微软游戏创新中心项目于今年5月29日正式签约,在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立微软游戏创新中心,助力建设华北游戏产业基地……

  在最美的地方,廊坊正在成就一番最美丽的事业。

  在加快创建文化体验城市的发展背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下,站在新的起点上,廊坊,正在迎来文化产业遍地开花之势。

  

关键词:廊坊,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张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