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孩子们去哪儿?
多种选择:哪个“去处”最合适? 暑假来临,孩子解放了,家长却犯了难。补习班、兴趣班、图书馆、书店、私人看管班……如何给孩子安排暑假生活几乎成了每一位家长面临的难题。有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只得把孩子锁在家里或者“放养”到爷爷奶奶家。对此,廊坊市教育心理学专家提醒:暑期是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的好时机,家长应多陪伴,让孩子度过一个积极、快乐的假期。 7月14日上午9点多,在市区爱民西道新华书店“书虫”区,两名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正捧着书小声交流着。女孩告诉记者,她们是姐儿俩,姐姐六年级,妹妹五年级,现在放暑假了,爸妈都去上班,除了写作业,在家里没什么事,就来书店看书。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像她们这样轻松过假期的孩子并不多,很多孩子的“档期”常常被排得很满。在书店陪孩子看书的赵女士说:“我女儿每周要上舞蹈课,画画课、钢琴课。别看孩子放暑假了,但每天照样很忙,学习、看书的时间被挤得越来越少。” 除了培训班,还有一部分家长选择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7月19日上午,在市图书馆举办的“小小图书管理员”实践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报名。据举办方说,7月19日~8月24日的活动名额几乎全部报满。“因为报名晚了,孩子只能排到8月9日了。”一位家长挺遗憾。 7月18日下午,家住市区东方家园的李先生准时把儿子小荣凯送到社区暑期培训班。“把孩子放在这儿,可帮了我们大忙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社区都能成为“代家长”。也有个别家长因为工作太忙,只得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家。在市区打工的小杨夫妇每到寒暑假就会把孩子送到石家庄的公婆家:“假期这么长,我们实在没时间照顾孩子,只能送到老人那里。但孩子每次回来,很久才能收心,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家长心声:送孩子去补习班、兴趣班出于“起跑线”上的无奈 在孩子暑期“去哪儿”的选择上,父母握有主导权。虽然教育界一直倡导家长要改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方式,但综合考虑安全和效果等因素,家长很无奈。 在市区第二大街和第三大街交口处的一家补习班门口,送孩子参加补习班的李先生说:“作为家长,让孩子暑期参加补习班是为了他们好。我们也想孩子在假期里好好休息休息,但是他语文考60多分,怎么能让他玩?让他玩就是对他不负责任。”在快乐与学业两难的矛盾中,家长也就被动地接受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像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在暑期为孩子开放的社会公共场所并不多,由学校或社会主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较少。很多家长希望学校或相关部门在假期里可以带领孩子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夏令营等。 专家呼吁:多些陪伴很关键 “去年我们组织了一期暑期的培训班,反响很好,今年还没到暑假就有家长来问,所以我们又接着举办了第二期。”东方家园社区书记王红茹介绍,培训班的孩子上下午各有三节课,辅导老师由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担任,有的时候还有大学生来做公益授课,主要内容是看管孩子写作业、讲解古诗、辅导英语、解决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孩子们放暑假,但是家长还要继续上班。这个培训班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压力。但我们也希望家长在工作之外,多陪伴孩子,除了给予他们足够的物质生活,也要抽空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心理。” 教育心理学专家张晓丽表示,孩子在暑期首要的是安全。其次,暑期是另一种教育环境,不是完全放开,是好习惯养成、坏习惯改掉的良好时机。所以要抓住这个时期,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相比兴趣班、社会实践、爷爷奶奶,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在暑假除了为孩子寻找“去处”,更重要的是陪伴在他(她)身边。如果有条件,家长要让孩子自由地学习、交流和表达,主动支配自己的假期,同时抽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一起爬爬山、游游泳,最好能陪伴孩子的整个假期。 |
关键词:暑假,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