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三河:“一村一法官”工作站助力乡村治理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伟 王立坤)11月23日,三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三河市人民法院“一村一法官”工作站助力乡村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三河市人民法院“一村一法官”工作站助力乡村治理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三河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孝雷介绍,为持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今年以来,三河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深入推进“廊坊经验”重塑,创新落实多元解纷机制,结合市域乡村发展实际,积极创新设立“一村一法官”工作站,为诉源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便捷、高效和透明的司法服务。 三河市人民法院以省市法院工作思路为指引,以基层法庭为突破口,积极谋划创新重塑“廊坊经验”、融入社会治理的举措办法,重点谋划设立“一村一法官” 工作站,即通过“法庭+乡镇”合拍联动,提升司法为民的质量和水平。工作中,针对燕郊地处首都“东大门”,辖区城乡交织,经济活跃,外来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选取燕郊法庭为试点,在燕郊镇55个村庄挂牌设立“法官工作站”,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司法便利,为法官在最贴近群众生活的地方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提供了平台,也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司法支撑。 包村法官在法官工作站梳理案件。 “法官工作站”在各村村委会挂牌,站牌上印有联络法官的姓名、电话及微信二维码,为群众咨询提供便利。今年燕郊法庭开通立案权限后,包村法官针对涉农诉讼,开辟绿色通道,统筹开展立案登记、法律咨询、诉讼服务等工作,使涉农纠纷快立案、快调解、快审判、快执行,最大限度降低了群众诉讼成本。今年以来,包村法官共接听咨询电话680余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治理。三河市燕郊镇某村委会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将被告张某等人诉至燕郊法庭。包村法官收到该案后,第一时间联系该村主任,并深入村街走访,向村民了解案件基本情况。法官实地察看后,认真梳理分析案情,明确双方争议焦点,现场向全体村民进行释法明理。裁判文书下发后,被告均表示服判息诉,并在第一时间履行了法定义务。 三河市人民法院始终把调解作为诉源治理、定纷止争的“钥匙”,以“法官工作站”为触角,着力构建法庭、工作站与人民调解委员会“三级联动”调解网络。燕郊法庭包村法官坚持有案必调,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的“前哨”作用,坚持调解关口前移,变被动审理为主动靠前调解,避免纠纷由小变大,起到“调解一案、影响一片”的效果。北蔡新村是燕郊站拆迁改造村,车位紧张。李某、赵某因抢占车位产生纠纷,欲到法庭起诉。包村法官接到村委会电话后,第一时间深入该村,在村民见证下,协助村干部积极调解,最终顺利化解了矛盾。“法官工作站”为法官第一时间获悉纠纷、介入调解提供了有效平台,众多邻里纠纷在包村法官的调处下妥善化解,不仅符合诉源治理的初衷,还维系了邻里和睦关系。“法官工作站”成立以来,6名法官和2名法官助理共协助村街调解纠纷378件。 以“法官工作站”为依托,包村法官积极开展实地调查、上门走访、集体座谈,并通过法官赶集、巡回审判等便民诉讼服务,为化解矛盾纠纷奠定法治基础。针对辖区16万“北漂”通勤人员的司法需求,专门为工作日不便请假出庭的“北漂”推出“假日法庭”。今年以来,燕郊法庭共开展巡回审判13场次、“假日法庭”18次,把法律知识根植在群众心中。同时,燕郊法庭致力于将普法工作贯彻于案件审理全程,对于婚姻家庭纠纷,坚持以情感人,推进家风建设,弘扬家庭美德,做到法官善断家务事;对于民间借贷纠纷,坚持以理服人,加强信用建设,防范借贷风险,倡导诚实守信好风尚;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坚持换位思考,统一裁判标尺,修补社会关系,坚持以案释法。今年以来,燕郊法庭共依法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纠纷420件、民间借贷和借款合同纠纷965件、人身损害赔偿纠纷230件。 三河市人民法院创新试行的“一村一站”工作得到了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6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三河市人民法院燕郊法庭榜上有名,特别是“一村一站”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详细推介了燕郊法庭在全镇55个村庄设立“法官工作站”,大大提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经验做法。“一村一法官”工作是三河人民法院重塑“廊坊经验”、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司法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进一步畅通了基层群众的纠纷解决途径,节约了群众诉讼成本。 |
关键词:三河,服务,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