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廊坊频道 >> 新闻发布厅

廊坊市“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祝雪娟 2021-12-10 10:44:00

新闻发布会实录。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祝雪娟)2021年12月9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八场),主题为“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成果”。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尚秋霞

  各位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的是廊坊市“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高科办专职副主任荣华磊同志;市工信局总工程师滑国政同志;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科长刘欣同志。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来自中、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首先,请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高科办专职副主任荣华磊同志就我市科技创新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发布;

  发布人:廊坊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高科办专职副主任荣华磊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根据“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我向大家介绍我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加速高端科技成果到我市转移转化步伐,积极推动“创新廊坊”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2%。研发投入快速增长。10月22日省科技统计公报我市2020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88%,高于全省平均0.1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62.13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约34.5%。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我市在全省率先消除C类县,平均分数全省第一,今年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科技配套政策,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印发实施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关于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廊坊市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和孵化平台建设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批富有力度、导向鲜明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举办廊坊科技活动周、科技成果直通车、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众创讲坛”“高企空中课堂”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包括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券、技术合同登记、研发费加计扣除等内容的培训32场次,培训企业1500余家、培训人员2700人次。

  (二)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创新主体快速增长。坚持“培育”与“认定”两手抓,按照“个转企”“小升高”路径,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一是今年前三季度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14家,新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76家,总数达到8904家;第四季度又推荐1800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今年组织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473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已报科技部备案。三是着眼于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经济社会贡献能力,从注重企业数量向培育质量型、实力型、领军型科技企业转变,筛选精雕数控、莱尼线束、京东方等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32家高成长性企业纳入科技领军企业后备培育,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育方案。四是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企业被认定为2021年度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2家,省级示范专精特新企业33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10家。                                                                 

  (三)推进与京津科技合作,协同创新不断深化。一是精准对接京津优势科技资源。着眼引进北京放不下、离不开、舍不得的好项目、大项目,推进各园区紧盯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紧盯各级总部,紧盯北京的行业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等“优势资源”,梳理清单,支持园区开展精准对接活动;组织开展了“生物医药”“未来家居·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科技直通车,以及企业进院校、科研机构活动。二是推动共建研发平台。引导企业对接京津科技资源,联合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平台,全市与京津共建了3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关键平台引进了高端人才,带来了项目,转化了成果。 三是兑现奖励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到我市落地转化。认真落实《廊坊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规定,及时拨付企业技术合同登记奖励资金和促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奖励性后补助资金360万元,惠及企业、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52个,带动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热情,增强了技术市场的活跃程度。1—11月份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5.44亿元,我市吸纳京津技术成果登记合同238项,合同成交额达3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              

  (四)培育高水平研发平台,加速提升承载能力。一是重点支持新型显示、大数据、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自建、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今年以来,新建省级研发平台25家,市级研发平台164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新增和总数均居全省第二位。据统计,全市939家研发平台科研用房达3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2.9万台套,设备价值原值30亿元,在研项目900余项,形成技术标准132项,申请授权专利1089项。二是促进孵化平台提质升级。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为企业成长全面赋能和全程加速。目前全市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总数达240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140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达2500余家。三是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载体作用,打造技术领先、人才集聚、示范引领的国际化创新平台,今年我市3家企业获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到19家,居全省第二位。

  (五)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高端技术成果产业化。一是争列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推动新奥动力、云谷(固安)、中石油管道科学研究院等领军企业,以项目为载体,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进产学研用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共享成果。今年以来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2项,资金6733万元,其中:“OLED 显示功能材料的批量合成和应用”等14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空间太阳电池用6英寸锗单晶研制”列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计划,“新型高性能AMOLED显示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等88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同时,我市共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县域科技跃升奖励、省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等省对市科技创新专项经费7782万元。二是组织实施市级科技专项。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廊坊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京南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精心筛选一批京津尖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我市重大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今年共安排资金1500万元,支持了“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专用热管理装置产业化项目”等30个项目。此外,还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通过自筹经费实施360个科研项目,以上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带动社会研发投入3.6亿元。

  (六)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引育高端创新人才。一是加强院士智力引进工作。河北春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被批准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我市省级院士工作站达5家,位居全省第二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新奥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厅评为2021年院士合作重点单位。二是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变能源关键诊断-激光汤姆逊散射系统研发技术创新团队、固安桑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水产动物营养与功能性添加剂研究开发创新团队、河北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上风机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创业团队等3个团队被认定为河北省产业创新团队。三是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面向“三农”、面向企业、面向基层,打造一支由农业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乡镇科技特派员组成的新型科技特派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已选派184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提供帮助,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体跃升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解决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进一步聚焦原始创新,聚焦成果转化,聚焦产业需求,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抓主体,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精准施策实施企业成长“四类计划”。一是实施“微成长”计划发展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力挖掘优质中小微企业资源,在我市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局面。二是实施“小升高”计划壮大千家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思路,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申报。三是实施“高壮大”计划培育百家高成长企业,积极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掌握行业话语权的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四是实施“领头雁”计划打造十家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整合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积极争列国家、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二)抓协同,提升成果转化水平

  一是全力拓展协同创新广度深度。实施引进北京科技资源行动计划,针对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引进京津科技创新资源,紧盯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央企、京企等单位,加快实现与北京等地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上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聚集资源优势,以点带面,以点带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京津创新资源加速对接,逐步带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下游企业向廊坊转移。二是优化科技创新力量布局。站位全市,立足全局,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实体经济、激活民营经济这一主线,整合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创新要素布局。在持续做好普惠性科技支持政策基础上,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面向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积极参与“揭榜挂帅”,不断提高科技贡献度和显示度,使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强力支撑。

  (三)抓平台,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一是高新区管理工作。抓好《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的落实,将高新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对照目标任务要求,瞄准科技创新短板,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科技项目、科技资金等优势创新资源向高新区聚集,带动高新区产业提升。二是力促孵化平台提质增效。加大对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指导帮扶,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三是力促研发平台布局优化。鼓励优势企业自建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共建等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优化。

  (四)抓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我局正在牵头起草《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强市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通过不断优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支持创新的政策合力,为全面建设“五个廊坊”提供科技支撑。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廊坊,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祝雪娟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