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廊坊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廊坊频道 >> 廊坊故事汇

赵永利:穿越千年 为传统音乐鼓与呼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张甜歌 2021-04-12 22:33: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廊坊地处京畿,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安次古八景有双阁凌云、遥峰夕照、樵门晓钟、永定潮声、长堤秋月、北野烟林……美妙含蓄的景致,幽雅动听的名字,树木茂盛的北野烟林就在军芦村音乐会的发源地,现安次区杨税务镇军芦村。

  数百年来,村子里一直有一群热衷音乐的人,他们除了忙庄稼活,打工挣钱,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切磋音乐。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他们都自发地组织民间音乐会——军芦村音乐会。

  军芦村音乐会属于冀中笙管乐,是一种集佛教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2008年,军芦村音乐会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来到安次区杨税务镇军芦村,走访军芦村音乐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永利,感受军芦村音乐会的艺术魅力。

  传承百年 历史深远

  冀中笙管乐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还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音乐会的主要特点。各地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祭祀、丧葬、礼佛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传承音乐会。

  相传,曾有位十分虔诚的信佛皇姑,每天早晚朝拜,音乐会主要在皇姑朝拜时演奏。“据老师父们说,从前各音乐会都有会根,军芦村一脉是顺天府宛平县显性寺主持传承下来的,当时京城南有七十二杆,军芦村音乐会为第一杆。”赵永利说,明永乐年间,音乐会才被民间所演奏,之前只有皇家各种大的庆典、祭祀才有音乐会演奏。军芦村音乐会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距今已四五百年。

  目前,军芦村音乐会秦开山、高兴太等开创先师的名字已无证可寻,只能追溯到安次区仇庄乡驻马房村的圆陆法师。圆陆法师俗名王玉明,12岁在北京法源寺剃度出家后,精研佛教音乐。卢沟桥事变后,他无奈离开法源寺,云游天下,拜访名师、好友,慢慢练就了佛教音乐相关乐器的高超技艺。后来回到原籍驻马房村,除日常劳作外,广收佛教音乐爱好者。其中军芦村刘凤廷、白宝山、杨少启、李尚勤、李尚信、李柄更、杨世昌等人在圆陆法师的教导下,演奏水平达到巅峰。

  李尚勤11岁时,拜圆陆法师为师,学习吹笛。1986年,军芦村音乐会团队参与了根据著名作家冯骥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神鞭》的主题曲配音,因其团队演奏水平高超,李尚勤的笛子被冠以“盖京南”的美誉,白宝山的管子被称为“独一无二”,刘云培、丁九纯的饶钹被誉为“天下第一饶钹”。

  口传心授 传承精髓

  在赵永利的介绍下,记者浏览了一张张老师父们的演出剧照,军芦村音乐会百年历史的缩影不断浮现在眼前。军芦村音乐会为僧传吹打乐,分文、武场两部分,演奏通常为10人,文、武场各五人。文场由一根管子、一支笛子、一架云锣、两攒笙组成,武场包括一付钹、一付小镲、一架堂鼓或扁鼓、两付铙。

  佛教音乐的玄奥之处在于禅与悟的结合,是演奏者心态修为的完美体现。古代高僧大德们用心领悟研究,终将佛教音乐的谱奏水平达到极致。军芦村音乐会的传承方式为工尺记谱、口传心授。“老师父们反对将工尺谱译成简谱学曲,记得一次,有位师兄将工尺谱译成了简谱念,师父知道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这件事情。”赵永利说,将工尺谱译成简谱就把佛教音乐的特性和精髓弄丢了,祖祖辈辈口传心授的传承就是为了以心印心,保持乐曲的原汁原味,使每位演奏者在不离主旋律的情况下,又可根据个人悟性,尽兴地将情感表达出来。

  军卢村音乐会过去能演奏的曲目很多,但不少已经失传。很多乐谱在“文革”中被当做“四旧”烧毁。目前,经老乐师回忆并整理成工尺谱传承下来的有《堂头令》《望江南》《浪淘沙》等三十余首。“来源于民间,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军芦村音乐会,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征,对研究佛教音乐与地方民间音乐的交融互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赵永利说,改革开放后,中央民族学院专家曾多次专程采访军芦村音乐会,并在中央文艺频道做过专题报道,得到了民族音乐学院领导、民俗乐评论家肖兴华的高度评价。

  刘凤廷、白宝山的徒弟李少先,学习管子吹奏已有六十余年,他吹奏的低音管子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至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还在不定期播放他吹奏的曲子。

  终身学习 不忘传承

  “吹管讲究上滑音、下滑音、装饰音、柔音以及单吐、双吐音。”今年68岁的赵永利,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传承军芦村音乐会上,广收弟子,传授技艺,一起做民间超度演出。每周末,丁楷航、丁楷洋的父亲都会送兄弟俩到师父赵永利家中,学习吹管、吹笙。“他们的父亲是我们音乐会的一员,两个孩子耳濡目染,很有音乐天赋。”赵永利说。

  赵永利8岁时就在村里参加小车会“赶小驴”,上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笛子、二胡、喇叭等乐器。18岁入伍,24岁退役后拜刘克昌的弟子韩存志为师,学习管子演奏。“我师父韩存志的吹、打、念技艺都十分高超,他带领的队伍在佛教音乐演奏方面颇负盛名。”赵永利说,师父传承军芦村音乐会十分真诚,年近八十时,还每天盼着徒弟们去学习,一教就到半夜。

  “我年轻时候的工作是开推土机,工作空闲里,就坐在车上打拍子、背曲子,其他同事开始都觉得我的行为很奇怪,慢慢得大家也喜欢听我唱,也给了我更多练习的机会。”赵永利说,目前,来自军芦村周边的辛其营、大王务以及永清辛务村的,二十几人还在努力传承音乐会,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6岁,最小的七八岁。他的心愿就是把终生所学的音乐会技艺,全部传授给弟子们,使之得以世代传承,延续下去,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寄托哀思。

  几十年来,赵永利工作之余,对各种乐器进行深入研究,并改良制作了连体对管、笛子、管子、引子等乐器及配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演奏技巧。他还指导儿子赵明阳练习吹管,后来让儿子拜自己的师兄陈静波为师学习吹笙,现已基本掌握演奏技巧。赵永利父子俩,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组织人力、物力举办各种活动,传承军芦村音乐会,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军芦村音乐会,但随着时间流逝,老师父们相继离世,乐团人手逐渐不足,传承现状不尽人意,后继乏人成为音乐会的根本问题,希望各界仁人志士,携手共勉,使之继续传承。”赵永利感叹说。

关键词:廊坊

责任编辑:孙泽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