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腾笼换鸟”引“金凤” 园区激活新动能
容积率由传统普通工业厂房的不足1.0 提高到2.0;绿地率由传统工业用地的不高于20%下降到15%以内;投入产出实现“双超”,投资强度亩均400万元、年亩均税收50万元,远超省规定标准……这一组组数字是三河市科创园建设呈现“一升一降”的显著变化,科创园强大的磁场引力,正发挥着对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和企业的强劲吸纳功能。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三河市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腾笼换鸟”,以“倒逼”机制逼迫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引入低能耗、零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建设用地,大力发展科创园经济,探索出了依托科创园建设激活空间资源的产业转型模式。 燕郊高新区蓬勃发展的科创园——燕京总部基地。于海军 摄 当前,廊坊市正在深入推进园区“双倍增”计划,着力做好“腾笼换鸟”文章,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和闲置低效土地回收,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原有的建设运营模式正在改变,努力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收入翻番的目标。 “腾笼换鸟”换来多只“凤” 仲春四月,春意盎然。4月9日,记者来到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智能摩托车研发中心及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原来荒凉的土地上两栋高大的厂房已经拔地而起。 “得益于廊坊高新区实施‘腾笼换鸟’政策,公司才有机会通过法拍盘下这块土地,盖上新厂房。我们一直在环京区域寻找投资地点,而廊坊高新区的区位、交通、产业优势也是吸引我们来这里落户的主要原因。”项目投资方廊坊益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王雷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智能摩托车,具备环保、经济实惠、出行便捷、易驾驶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 廊坊高新区新能源智能摩托车研发中心及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记者 祝雪娟 摄 “项目主要建设1栋研发制造中心、1栋中试及供应链中心。目前,施工进度完成了70%,预计下半年即可投产。项目达产后,实现年产3600台新能源智能摩托车及提供配套服务。预计正常年实现产值2.8亿元,预计年纳税2504万元,可吸纳就业150人。”王雷说。 近年来,廊坊高新区管委会全面推进低效土地项目盘活再利用工作,康安仓储、盈东国际数据港、新能源智能摩托车研发生产中心、云联数据智能产业中心、京云云计算中心五个项目启动重生,在盘活原有土地的基础上,直接增加投资42亿元,为园区项目建设增强了新动力。 近日,位于廊坊开发区岳阳路上的联东U谷·廊坊国际企业港(C区)项目现场,原有地面建筑已被全部拆除,一大片充满现代气息的工业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 联东U谷·廊坊国际企业港(C区)是廊坊开发区利用闲置土地二次开发的“腾笼换鸟”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自联东U谷入区以来,通过股权和资产收购方式,先后盘活5家低效用地企业、363亩土地,建设联东U谷“两大企业港”“三大科技园”,总规划建设面积53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招商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税收2亿元。 联东U谷·廊坊国际企业港(C区)吸引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一批高端产业企业入驻。 今年以来,廊坊开发区大力推动存量裂变,确保“腾出一个笼,引来多只凤”。综合运用依法收回、限期开发等举措,盘活龙昌制药等11个项目、23宗1200亩土地,百花蜂蜜、海中信大数据等优质项目落地实施,低效闲置土地回收利用成效显著。引入联东U谷、美国华平等投资公司,盘活岳阳彩板、中粮屯河等7家企业880亩土地,建设7大企业港,签约项目150余个。集中打包推介闲置楼宇资源,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积极吸引知名大企业总部入驻,整合盘活新亚发展大楼、服务外包基地等闲置楼宇9.2万平方米。 “腾笼换鸟”并非简单的替换过程,还要吸引适合产业定位的“金凤”入驻。永清县“腾”出了“沉睡”多年的厂房,“换”来了圆通北方总部基地的全自动智能分拣流水线;三河市破解土地制约“筑巢引凤”,19个科创园入驻781家科技型企业……“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凤凰涅槃”,在廊坊园区经济的发展之路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筑巢引凤”引来新产业 在廊坊高新区盈东国际数据港项目现场,一栋云计算中心大楼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施工以及设备的安装。 “该项目原为河北卫星大数据应用产业化项目,去年盘活为盈东国际数据港项目。廊坊高新区通过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举措快速办理了项目各种手续。”北京盈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乔木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建设三栋云计算中心,拟设置12000台机柜及相应的配套云计算及服务系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1亿元,年缴税金54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廊坊高新区盈东国际数据港项目建设现场。记者 祝雪娟 摄 廊坊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宏薇告诉记者,2020年4月,廊坊高新区制定印发了《盘活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工作方案》,对恶意圈占土地、倒卖土地等情况建立了兜底控制措施,充分利用转型升级、资产重组、技术嫁接等方式,积极开展僵尸企业盘活工作。 “我们系统梳理了建园以来停建、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及涉嫌违约开竣工、闲置企业清单,针对每个项目不同情况,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施策’,逐一有序盘活。”王宏薇说,“我们还积极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依法依规对企业涉及违约开工、违约竣工、土地闲置等问题进行处罚,以罚促建。” 近年来,三河市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城镇低效国有建设用地再开发的试点办法》《扶持楼宇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工业标准厂房分割转让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以燕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量身定制类、科技创新类、总部经济类等八大类27个科创园。在未增加土地供给的情况下,三河市已建成燕京总部基地、兴远高科等各类科创园19个,累计入驻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型企业781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占比超过61%。仅 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利税18.2亿元,占三河市税收收入的2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跻身廊坊首位及全省县级前列。 三河市兴远高科产业园。刘伟 摄 只有把“低、小、散”的“旧笼子”维修好,才能把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凤凰”培育和引进来。目前,廊坊市“腾笼换鸟”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 廊坊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推进“腾笼换鸟”的总体思路,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了倒逼、激励、服务的具体措施,引导园区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 同时,廊坊市坚持“筑巢引凤”,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目前,廊坊临空经济区确定了亩均投资至少500万元、亩均年纳税至少50万元的标准,聚焦“1+2+3”产业体系引进优质项目。2020年,总投资1200亿元的33个项目签约落地,涵盖航空科技创新、生命健康、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临空高端服务等领域,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凤凰涅槃”浴火已重生 钢筋分拣、模具组装、安装预埋、浇筑混凝土……4月9日,走进位于文安经济开发区泰华远大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作业。 “我们这个生产车间占地130余亩,年产能预计达到320万平方米。目前2条生产线正在试生产,产品主要以叠合楼板、预制楼梯为主。旁边的两条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预计到5月底,我们11条生产线就可以全部正式投产了。”泰华远大装配式建筑(廊坊)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军说,“选择落户这里,主要是看中了文安县毗邻雄安、辐射京津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专心进行项目建设和产品研发,开拓销售渠道,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泰华远大装配式建筑(廊坊)有限公司工人在固定钢筋。王晖 摄 文安经济开发区通过“腾笼换鸟”,逐步清退了现代家居制造产业园内的文安中盛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河北青鸾科技有限公司、廊坊绿元科技有限公司三个项目,腾退土地231亩,根据园区的产业定位,精准引进泰华远大装配式建筑项目,此项目总投资10.45亿元,今年将建成10条现代化柔性PC流水生产线和1条钢筋加工生产线,预计实现年产值在15.6亿元以上,产品主要面向京津雄及周边地区,满足该区域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 文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永强告诉记者,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黄金”机遇期,文安经济开发区紧紧依托“雄安建设、文安服务,雄安研发、文安制造”的招商引资理念,深耕雄安新区产业链条,服务雄安新区建设需求。同时,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服务项目,为打造优美现代化雄安做好配套服务。 加快“腾笼换鸟”,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廊坊市各园区敢于亮剑,做好挖掘自身潜力、加快提档升级、强化招商引资、完善奖惩机制“四篇文章”,制度倒逼与要素倒逼相结合,努力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向优化配置要发展质量,园区活力和发展空间被有效释放了出来。 位于永清经开区的圆通北方基地。刘向 摄 大厂高新区设立工业企业集约高效用地奖,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推动项目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香河经开区对20余家低质低效企业进行清理、腾退,引进可口可乐、韵达等优质项目;固安县出台全国第一个县级城市新增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累计引入“腾笼换凤”项目77个,盘活闲置土地960亩,消化闲置厂房5.58万平米…… 目前,廊坊市各园区全面强化“亩均论英雄”,控制土地增量与积极盘活存量同步推进,全市14个省级以上园区,在不到4%的土地上,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新项目、90%以上的新兴产业和80%的固定资产投资,贡献了全市70%的财政收入和80%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成为廊坊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
关键词:廊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