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廊坊频道 >> 廊坊新闻 >> 本网原创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丨河北廊坊:加速“腾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20-10-01 10:13:00

长城网记者 祝雪娟

  一个个小游园升级改造,一条条背街小巷干净整洁,一座座农贸市场宽敞明亮,一个个服务窗口高效文明,一条条道路秩序井然……今年以来,廊坊市将文明新风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提升着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而这些触手可及的巨大变化,也让这座城市更富活力、更加美好。

  地处北京、天津、雄安新区“黄金三角”核心地带的廊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廊坊把协同发展作为最大机遇,围绕服务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全力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全力做好保通航和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全力搞好产业对接、功能承接,努力在服从服务中加快发展自己,一座世界级“新航城”正加速“腾飞”。

廊坊科森电器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数字化电枢生产线工作。陈童 摄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廊坊开发区的廊坊科森电器有限公司汽车马达分公司数字化车间,马达组装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从部件生产到装配完成的几十道工序中,只有包装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其余都由机器完成。

  科森电器只是廊坊市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廊坊市充分发挥毗邻京津、接壤雄安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抢先机、布新局,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激活发展新动能。2019年,该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420亿元,居全省首位,拥有大数据、新型显示两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华为、中兴、京东方、富智康等一大批行业巨头入驻,成为省内参与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五个设区市之一。

  廊坊全力构建“3+1”主导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和临空经济,全力构建“3+1”主导产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大数据、通讯终端设备、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4大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及成套设备等4大领域;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产、医疗辅材制造、医疗健康服务3大领域;临空经济重点发展航空服务保障、航空物流、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加快推进“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以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提升三河汽车改装及零部件、香河家具、霸州都市休闲食品、霸州特色定制家具、文安人造板、大城绝热节能材料、大城红木7大传统特色县域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三河电子信息、三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大厂影视文创、固安电子信息(新型显示)、固安航空航天零部件、永清服装创新设计6大新兴特色县域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安次区扶贫办、区工商联、邮储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围着崔世亮夫妇,一边唠家常,一边讲政策。记者 祝雪娟 摄

  着眼“非贫困地区”实际 脱贫防贫更精准

  “我想开办一个小卖部,因为生病后腿脚不太好,干不了太重的活,而且村里也缺这么个地方。”

  “大哥,您看您家院子这么大,可以养鸡、养羊,我们来您家一是可以帮您参谋参谋做什么合适,二是可以帮您申请贴息贷款。”

  “我们这个贷款最高可以贷5万,三年时间,由政府全额贴息。”9月24日傍晚,在安次区仇庄乡北崔庄村一户建档立卡户家中,安次区扶贫办、区工商联、邮储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围着崔世亮夫妇,一边唠家常,一边讲政策。

  安次区扶贫办常务副主任王尧告诉记者,连日来,他们联合区工商联、邮储银行等部门对有小额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户进行上门走访,现场办公,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现场审核、现场办卡、现场放贷,免除了建档立卡户到银行跑手续的麻烦。“安次区有建档立卡户217户,460人已经全面实现了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已经全部落实到位,为深化产业扶贫,建起了养兔、养鹅、扎花等多个产业扶贫基地,并通过‘保底收益分红’让每名群众都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廊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贫困发生率低,没有贫困县、贫困村,但也面临着“户散人稀、重病残疾、易保难扶”的挑战。对此,廊坊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健康、助残、教育、社保兜底、危房改造“六大攻坚行动”。经过2018年、2019年两年奋战,全市1934户4829名建档立卡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退出,提前一年完成减贫任务,没有出现一户因病因灾返贫。

  廊坊市精准做好产业就业帮扶,开展产业扶贫专项行动,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落实1项产业帮扶项目;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逐户逐人分析未就业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保障稳定就业,目前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1672人全部实现稳定就业;开展金融扶贫专项行动,落实银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5.4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户105户;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做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各级预算单位使用预留份额已采购299.57万元,居全省首位。

交警在路口执勤。记者 祝雪娟 摄

  决战决胜“创城” 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创城之路,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匠心打造,提升城市文明品质;内外兼修,彰显文明城市魅力……今年以来,廊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六大围点攻坚”和“五大提升行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围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污染治理、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公共交通建设、城区停车场建设等23项民心工程。目前,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便民市场、社区养老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主城区无物业小区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雨污分流工程、跨京沪铁路光明道上跨桥加快建设,广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廊坊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城镇空间布局日益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扩面提质。拉开主城区大框架,谋划实施“城市客厅”、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提升、花园城市建设、重点产业培育、城市道路优化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夜经济等城市经济,全面提升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围绕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市政设施、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均等化、生产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便利化、产业培育高端化。目前,所有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迈上10亿元台阶,6个县(市)进入全省民营经济十强。

  美丽乡村建设成绩卓著。廊坊市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04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广泛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清理行动,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污水处理项目,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任务;全力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其中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2个,总投资规模2.83亿元。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迈出新时代

  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坚实步伐

  ——廊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从总体情况看,廊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逐年提高。2014年小康综合指数84.44%;2015年90.89%;2016年提高到92.99%,高于全省7.63个百分点,居第三位;2017年94.46%;2018年94.97%。截至2019年底,廊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达到98.04%,比上年提高3.07个百分点,32项指标中有29项达到或超过目标要求,在河北省处于上游水平,可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态度坚决、及时到位。廊坊市坚持从特殊区位赋予的政治责任出发,对中央和省委关于协同发展、污染防治、信访维稳、脱贫攻坚等部署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深入精准研究举措,不折不扣推动落实,坚决当好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的排头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会议等,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和扩大内需、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把协同发展作为最大机遇,围绕服务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严格落实各项管控要求,加快规划体系编制,全力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全力做好保通航和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全力搞好产业对接、功能承接,努力在服从服务中加快发展自己。把拱卫首都安全作为最大责任,千方百计解决信访问题;创新开展“五大智慧工程”,着力筑牢“智慧护城河”。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注重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布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完成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1+5+12”规划体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1+3+13”规划体系,确保同步跟进实施。二是全力构建“3+1”主导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和临空经济,全力构建“3+1”主导产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大数据、通讯终端设备、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4大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及成套设备等4大领域;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产、医疗辅材制造、医疗健康服务3大领域;临空经济重点发展航空服务保障、航空物流、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是加快推进“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以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提升三河汽车改装及零部件、香河家具、霸州都市休闲食品、霸州特色定制家具、文安人造板、大城绝热节能材料、大城红木7大传统特色县域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三河电子信息、三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大厂影视文创、固安电子信息(新型显示)、固安航空航天零部件、永清服装创新设计6大新兴特色县域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四是明确城市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与京津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临空经济对外开放引领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行区、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四区一城”的功能定位。同时,明确当好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的发展定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三)推动工作落实强力精准、管用有效。一是创新落实机制。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重点经济工作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机制、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拉练观摩、经济工作专班集中推进、精准招商、重点工作分口调度、定期排队通报晾晒、精细精准考核等九项机制。二是压实责任链条。将143项重点工作全部落实到具体市领导、牵头部门及相关责任部门,逐项建立台账,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对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一对一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三是精准指导工作。实施“一县一策”,对财政收入、工业投资、外资外贸等重点指标动态监控、过程管理,由市直部门与各县(市、区)主管领导直至党政一把手面对面对接,针对重点问题逐项制定解决措施。建立“企业服务包”,将企业需求和政府扶持政策集中打包,对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四是强力破解难题。针对减排空间收窄、污染防治难度加大的情况,实施全天候、全覆盖执法夜查、晨查、突击检查,严厉打击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各县和所有乡镇空气质量实行日排名,对问题频发、排名长期落后的严肃问责。

廊坊临空经济区加速建设。贾珺 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廊坊样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担当作为、拼搏竞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廊坊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和临空经济为抓手,以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为契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3:44.6:47.1调整为2018年的6.3:36.6:57.1,三产比重居全省第二位,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维信诺、京东方、固安鼎材、固安翌光等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建成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聚集了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华北)云基地、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京东云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等一大批大数据行业领军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企业达到109家,实现营业收入424亿元,居河北省第1位。预计到2020年底,营业收入将达到600亿元以上,2022年达到8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市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行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6.5%,年营业收入将达到400亿元左右,2022年达到6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先后布局了北部地区以燕郊高新区、香河县为主要区域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中部地区以廊坊经开区、固安高新区为主要载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南部地区依托霸州、固安等地丰富地热资源的健康养生产业集群。2020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2022年达到300亿元,2025年达到450亿元。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管控、高效率推进,2019年9月份以来,临空经济区先后举行了12场全球招商发布会,签约项目53个,集中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783亿元。其中,临空金融大厦、河北航空运营基地、宏芯高性能国产化服务器制造等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214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6.8亿元,助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着眼把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未来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现代商贸产业发展,推动永清云裳小镇、香河国际建材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积极引进结算中心、区域总部和供应链类项目,总投资324亿元的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建设,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目标为390亿元,同比增长20%;加快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圈,2020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2022年达到500亿元,2025年达到800亿元。

廊坊市京津冀大数据感知体验中心。资料图

  (二)以特色产业集群为引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县域产业基础,结合京津冀发展规划和未来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印发了《廊坊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方案》(〔2019〕16号),确立了“7+6”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即:优化提升三河高端装备制造、香河家具、霸州都市休闲食品、霸州特色定制家具、文安人造板、大城绝热节能材料、大城红木七大传统特色县域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三河电子信息、三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大厂影视文创、固安电子信息(新型显示)、固安航空航天零部件、永清服装创新设计六大新兴特色县域产业集群。2019年我市“7+6”重点产业集群的营业收入总计达到984.8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32%;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民营经济收入总量的11.5%,比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了县域基础。

  (三)着眼“非贫困地区”实际,坚决打好脱贫防贫攻坚战。廊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贫困发生率低,没有贫困县、贫困村,但也面临着“户散人稀、重病残疾、易保难扶”的挑战。对此,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政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调度,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精准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健康、助残、教育、社保兜底、危房改造“六大攻坚行动”。经过2018年、2019年两年奋战,全市1934户4829名建档立卡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退出,提前一年完成减贫任务,没有出现一户因病因灾返贫。

  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2019—2020学年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8人全部享受资助政策,无辍学失学情况发生,疫情期间做到“停课不停学”;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健全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实施了大病集中救治、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门诊慢病管理等有效措施;2018年10月,834户建档立卡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已全部解决到位,提前完成省定任务;高氟水区域729户建档立卡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农村集中供水率100%,全部实现管道入户,供水保障率95%以上。

  精准做好产业就业帮扶。开展产业扶贫专项行动,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落实1项产业帮扶项目;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逐户逐人分析未就业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保障稳定就业,目前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1672人全部实现稳定就业;开展金融扶贫专项行动,落实银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5.4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户105户;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做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各级预算单位使用预留份额已采购299.57万元,居全省首位。

  开展贫困残疾人帮扶行动。与实施“残疾人服务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康复服务、辅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资助民心工程,项目优先满足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截至目前,共有40232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9838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今年累计发放资金1.55亿元。

  改善建档立卡人口生活。户均帮扶措施达到5.08个,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实施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1680户3580人,户占比达到87.23%,人占比达到74.75%;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83元,特困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096元,全市农村低保特困标准位列全省第一。

廊坊市文化公园郁金香展(航拍)。刘向 摄

  (四)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城镇空间布局日益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扩面提质。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3%,四年提高6.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9%,四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开展“深入一线查问题、补齐短板提品质”活动,共解决城市设施问题1045个;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县两级数字城管,主城区重点场所热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拉开主城区大框架,谋划实施“城市客厅”、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提升、花园城市建设、重点产业培育、城市道路优化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夜经济等城市经济,全面提升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2019年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全市民营经济纳税额前5名的企业,每家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共拿出1.1亿元对全市392家民营企业进行奖励,营造了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围绕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市政设施、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均等化、生产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便利化、产业培育高端化。目前,所有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迈上10亿元台阶,6个县(市)进入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大厂县获得国家级园林县城称号,文安县等7个县城被评为省级文明城。

  美丽乡村建设成绩卓著。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04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广泛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清理行动,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污水处理项目,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任务;全力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其中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2个,总投资规模2.83亿元。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有效提升。全市县城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行率达到62%,50%以上的乡镇基本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新改扩建主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16所、农村幼儿园107所,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04所,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75%;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00个,城市社区和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六大围点攻坚”和“五大提升行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围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污染治理、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公共交通建设、城区停车场建设等23项民心工程。目前,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便民市场、社区养老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主城区无物业小区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雨污分流工程、跨京沪铁路光明道上跨桥加快建设,广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市民在艺术大道骑行。陈童 摄

  (五)持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始终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摆在最突出位置,持续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与京津共筑环首都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绿色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生态廊坊建设卓有成效。2019年6月底,全市林地面积326.41万亩,森林覆盖率33.86%,林木覆盖率37.98%,2019年11月,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合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规模和速度,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高端化态势不断显现,生态高效农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出台《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十条严控措施》等政策措施,举全市之力向污染宣战,2018年底,PM2.5降至52微克/立方米,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强力推进“煤替代”工程,累计完成“煤替代”100余万户,散煤使用减少约200余万吨,基本实现全市域散煤清零;深度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累计完成13791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霸州新利、河北前进、安次洸远三家钢铁企业实现整体退出,累计化解炼钢产能1052万吨、炼铁产能1130万吨。

  生态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对辖区内列入国家和省考核的6条重点河流开展深度治理,地表水劣Ⅴ类控制比例、城市黑臭水体控制比例等水环境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全面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时更新和公布,大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完成52个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

  (六)坚持尽心竭力惠民生,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关注疫情对民生的影响,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实施创业就业工程。落实就业优先要求,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建立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补充机制,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29万人,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4%以内,保持全省最低。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工程。开展重点群体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健全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规范收入分配和劳动力市场秩序。201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9万元和1.85万元,四年年均增长分别为8.3%和8.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严格落实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应保必保、防止骗保。截至2019年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9万人,年均增速4.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9万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严格落实县(市、区)学校建设主体责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着力解决好中小学幼儿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0年,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可达到11.5年。

  实施健康廊坊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等制度落实,加快推进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8月26日零时,12家城市公立医院按时启动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全市公立医院保持平稳运行。

  实施公共安全保障工程。深入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行动,市县两级领导包联的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狠抓安全生产和食药安全,“平安廊坊”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记者 祝雪娟 摄

  (七)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成效显著,各领域改革齐头并进。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势,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项改革,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新活力不断增强。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以“三深化三提升”“三创四建”等活动为统揽,大力推进“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规范组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市级划转承接审批事项169项,压减审批环节77项,推出当日办结事项54项、企业登记便利化26条等改革措施,平均提高审批效率68%;全部取消130项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衔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6项;衔接落实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2项,全面实行“三十八证合一”,在全省率先实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在线审批模式,群众和企业满意度有了新提升。“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电子营业执照全行业试行,工商前置许可审批事项减少82.9%,市场主体由14.4万户增加到26.9万户。先后出台《大力支持工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八项强化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推出“39+8”支持政策,拿出资金4亿多元,助力全市民营经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稳步实施,绩效预算制度逐步健全,全市挂牌上市企业由8家增加到65家。县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香河县、大厂县、霸州市被省医改办评为“河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全市8个县(市)、19家二级公立医院继续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科技创新改革取得新进展,建立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设置、实施方案、经费概算等进行统筹指导。户籍制度改革迈上新台阶,制定出台《廊坊市居住证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等政策,切实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廊坊享有的便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水资源、湿地恢复与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流水体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等地方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损害赔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体系。

  第一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农业农村、供销社、国企、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实施国家级试点19项、省级试点30项,充分发挥试点在改革全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形成园区共建模式创新、土地弹性出让制度改革等16项改革成果;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扎实推进,开发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7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廊坊,小康
责任编辑:姜薇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