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频道 > 新闻发布厅

【改革开放看廊坊】廊坊:科技支撑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来源: 长城网  孙泽恒 祝雪娟
2018-11-21 15:40:41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孙泽恒 摄

  长城网廊坊11月20日讯(记者孙泽恒 祝雪娟)11月20日,记者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廊坊市积极推动企业创新主体迅速壮大,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32家,总数达到6772家;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31家,排名全省第二;做强做优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服务机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8家;2018年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总数达到34家,排名全省第二;全市专利申请量7090件,专利授权量4185件,同比分别增长52.69%和70.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79件,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均为全省第三。

  据廊坊市科技局副局长董立峰介绍,近年来廊坊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廊坊经济强市”发展目标,集中力量抓环境、建平台、强主体、聚人才、促产业,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支持创新创业提升平台承载能力

  廊坊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以“1+4+N”为代表的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30多项。2018年,又印发了《廊坊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廊坊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廊坊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

  据悉,廊坊市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到544个,每年全市60%的专利申请来自研发平台,2015年以来累计开展科研项目9158项,通过技术创新新增产值610亿元,新增利税45亿元。推动建设我省OLED产业、煤基清洁能源、廊坊市机器人产业、廊坊市智慧环保生态产业、京津冀数据产业、京津冀虚拟现实VR协同创新等10余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重大科研项目149项,转化成果1112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620项。支持华夏“太库”、宏泰“泰智会”等民营经济龙头企业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国、韩国、德国、芬兰等地建立35个域外创新创业平台,引进对接最新技术成果。该市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92家,孵化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2000个。

  聚焦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廊坊市积极搭建协同创新战略平台,采取政校企、校企、院企等多种合作方式,建设有利于京津科技资源聚集、新型产业落地和成果转化的协同创新基地,引进科技型企业和转化科技成果500个(项)。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是由政府提供5万平方米双创场地,中关村软件园以“带土移植”模式,植入中关村基因,精准聚焦“大智移云”高端产业,构建符合地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同时,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鼓励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和利用京津科技资源、借鉴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目前,该市已引进、成立各类科技服务机构50多家。2018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其中吸纳京津技术超过1/3。

  拓宽科技金融合作方式

  廊坊市借鉴天津、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实现科技经费从“资金”变“基金”,从“无偿支持”到“有偿使用”。以市高科创投为依托,与建设银行、廊坊银行、邮储银行等建立合作,使用2000万元科技金融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用科技“小”资金撬动银行“大”资金。推出“创融贷”“科技助保贷”“科技信用贷”等新型融资产品和服务,合作银行发放科技企业贷款总额达到1.5亿元。积极引进组建各类基金。资金规模2亿元的“廊坊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投入运营,正式签订5个股权投资项目,资金总额4994万元。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完善支持企业上市奖励政策,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推进企业上市培育。截至目前,该市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余家。

  激发科技创新改革动力

  廊坊市深化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改革,将有限的科技资金向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载体、重点项目倾斜。2018年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安排2.06亿元,比2017增加6008万元。2018年,仅市本级对2017年度各类创新主体的后补助经费由3700余万元快速增长到9251万元,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研发平台、协同创新基地等200多家。推动科技管理服务快捷透明,在省内率先实现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奖励评审系统在线管理,建设涵盖立项、审批、结题鉴定、奖励评审等各个环节的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全流程一体化网上办理。

关键词:廊坊,科技,经济结构责任编辑:孙泽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