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不离父子兵,创业不离夫妻档。在永清县龙虎庄乡提起秀兰植物医院的宋秀兰、高建强二人,群众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两人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稳定的工作来到龙虎庄乡,扎根农村,从农资行业干起。2005年至2017年,他们先后开了6家农资店,用自己的技术为永清农户“把脉开方”。2015年,他们又尝试新型农业种植——盆栽蔬菜。他们说,生活离不开土壤,生命之“根”在土壤。
青春有梦就去追
宋秀兰是唐山人,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2004年到廊坊工作。机缘巧合,在这座城市认识了同样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来自石家庄的高建强。由于志趣相投,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作为“70后”,多数人大学毕业后选择脱离农村,但是他们却选择回到农村。宋秀兰说,曾有机会分配到农业局办公室工作,但她认为办公室工作远离农村、脱离土壤。对此,高建强深有同感。高建强家也在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当初上大学就是想学点技术服务农民。
2005年,两人在永清县龙虎庄乡大青垡村开了第一家农资店,一人负责棚菜技术指导,一人负责籽种、农药采购。经过几年发展,农资店逐步扩大了经营规模,生意越来越红火。
有苦有乐终不悔
宋秀兰、高建强刚到大青垡村时,农户们对他们不是很信任。最开始,不让他们进自家大棚,怕他们推销东西欺骗大伙儿,但夫妻俩没有气馁。他们通过和农户沟通,针对作物出现的不同病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场“把脉问诊”,教授农户先进的种植技术,让农户真正看到效果。
大青垡村一农户种了二亩冷棚,宋秀兰向该农户推荐了灌根技术。当时在大青垡村,灌根技术还没被推广,该农户家人和宋秀兰大吵了一架,说宋秀兰为了推销产品赚钱。事实证明,当年该农户的二亩冷棚纯利润为四五万元。
从第二年开始,农户们主动找到宋秀兰学习灌根技术。“我们就这样一点点地帮助菜农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他们也越来越信任我们。”宋秀兰说。
当记者问到这些年有没有后悔过时,夫妻二人异口同声地说:“有苦有乐终不悔。”宋秀兰说,她怀孕八个月时还要去地里给农作物看病。坐月子时不能出去,她就通过电话、视频帮菜农解决问题。由于坐月子期间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她患上了高血压,每天都在吃药。
高建强说,菜农的信任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农户们说,他们的大棚菜一有问题,就给宋秀兰打电话,宋秀兰会第一时间去大棚查看情况,然后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
盆菜开启新生活
“有一次我们去饭店吃饭,看到饭店里出售盆栽蔬菜,感觉很新鲜,回来后我们就开始研究。由于我们是搞农资的,知道哪些蔬菜上会有大量的农药,对人体健康不利。我们想找到一个途径,帮菜农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宋秀兰说,刚开始种植盆栽蔬菜遇到好多挫折,比如购买种盆菜的椰糠土时,由于没有经验,椰糠土含盐量超标,导致上千盆菜停止生长。后来,他们买了专业仪器检测土是否合格,保证种植的蔬菜安全可靠。
“种植盆栽蔬菜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宋秀兰说,这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毅力。当时,永清县和他们同期种植盆栽蔬菜的有五六家,但是现在只剩他们一家。由于盆栽蔬菜既可当花欣赏,又可烹为健康的美味佳肴,得到了很多人认可。如今,他们的盆栽蔬菜已经走出廊坊,面向京津冀等周边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品尝到了他们栽种的无公害盆栽蔬菜。
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宋秀兰、高建强夫妻俩又注册了“永秀”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为自己种植的蔬菜注册了“强芷兰”商标,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在,他们正在跟北京各大超市和社区连锁便利店联系,想把本地区生产的各种蔬菜跟超市对接,从源头上保证蔬菜安全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