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廊坊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廊坊频道 >> 廊坊新闻 >> 社会民生

“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讲座 陈杨:缂丝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技艺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田恬 2017-06-02 10:34: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举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讲座第三讲迎来了一位女性主讲人陈杨,她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馆员,也是故宫匠人里青年一代的代表人之一,2004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服饰设计专业。

  “缂丝织造太费工、费时、费力了,有时光看一块缂丝织品,眼睛都看花了。”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光脚踩在织布机上织造缂丝的陈杨面对镜头说。故宫博物院院藏纺织品文物丰富,形式、用途各种各样,包括袍、裙、盔甲等服饰类,香囊、荷包等饰品类,挂毯、唐卡等装饰品类以及书画包装等。这其中就有缂丝织就的龙袍、羊毛织物或者蚕丝纤维羊毛交织的雨服、兽皮的行裳、棉马褂、绸皮褂等等,而这其中最为费时的就是缂丝制品了。

  缂丝是皇帝龙袍使用的工艺,用缂丝工艺织就的纺织品只能看到纬线的图案而看不到经线的图案,在绘画中一笔可以得到的变化,缂丝中就要分解成无数的色块,因此极度繁琐严苛。“像其他面料,比如平纹织物、织锦,首先从制造的技艺上,通经通纬,可以使用机器去替代。据我对缂丝工艺的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用电机等科技产品替代缂丝手工织造过程,还是需要依靠传统的手工生产。”陈杨说,缂丝集合了绘画、书法等技艺在里面,要有艺术修养,又需要织造技艺,只有跨界人才能胜任缂丝织物的制造。

  据陈杨介绍,中国纺织品修复保护的历史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纺织品,先民们已会磨制骨针,用纺轮纺线、缝纫衣裙遮体。在衣裙磨损、撕裂或开线时再次缝纫,在衣物脏污时投入河中清洗等,这些行为已经构成了原始意义的清理及修复。

  十余年间,陈杨在故宫修复院藏纺织品文物百余件,先后解决文物补衬材料准确复染、缂丝补配材料仿旧织造、捻金线种类及成分分析、嵌补修复技术等难题,形成针对脆弱材质局部封护保护的技术手段。

  在讲座的最后,陈杨谈到河北定州缂丝时说:“我对定州缂丝特别感兴趣,定州缂丝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工艺,宋代的时候就成熟了,很多史料记载‘定州织缂丝,不用大机’。定州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缂丝织造发祥地之一。”

关键词:河北博物院,故宫,修文物

责任编辑:孙泽恒